首页 > 文物 >
  • 给“沉睡”在高校里的文物“上户口”北京海淀:检察机关联合文物保护部门开启大学校园文物寻踪6月18日正午,北京师范大学曦园的一处草丛内,一座清康熙年间的汉白玉石碑在烈日下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座石碑,至今仍保持着较好的完整度——碑文清晰可辨,浮雕纹饰纤毫毕现。细辨碑文获知,碑主卜舒库是康熙年间重要
  •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广州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市内各大博物馆凭借学术厚度与艺术魅力交相辉映的独特优势,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个假期,各博物馆正以三维赋能体系重构文化体验——通过展陈革新打造沉浸式课堂,依托数字技术活化文物基因,借力文创开发延伸文化记忆,构建起“展陈革新—场景再造—IP孵化
  • 山西历史悠久,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作为“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重要取景地之一,山西太原著名景区——晋祠,也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几百年前的文物,往往兼具艺术审美与精巧构思于一体,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精妙智慧。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古人超前的智慧与审美。位于晋祠内的水镜台,是现存较大
  • 新华社广州6月27日电 题:从深海到博物馆 “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发展新华社记者邓瑞璇盛夏时节,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十里银滩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人们在碧波荡漾的南海边感受清凉与闲适。而在不远处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座椭圆形玻璃建筑“水晶宫”静静伫立——那是沉睡近千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
  •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文创设计师团队,他们以馆藏文物、甘肃特产为灵感,在保留原型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卡通化处理,绿马玩偶、麻辣烫花束等爆款产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最新场景展“绿马和朋友们之家”迎来试营业。作为团队的文创总监,文创设计师吴小宇要忙着活动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通讯员 史海莹3月30日,在潍坊青州博物馆XR数字体验空间,游客们正通过VR眼镜“穿越”时空,开启一段奇妙的文博探索之旅。“在过去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玻璃罩看文物,让我觉得我和文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现在通过VR眼镜观看,用一种故事性的感觉去了解文物,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南京明孝陵景区内的石兽骆驼被人用黑色记号笔写上“到此一游”等字样,引发关注。网友发布的帖子显示,石兽骆驼的臀部近日被人用黑色记号笔涂鸦,上面写着“到此一游”“2025.5.3”等字样。中山陵园管理局官网资料显示,明孝陵景区内有一条明孝陵神道,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骆驼
  • 新华社哈尔滨4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普查队在推进孙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时,发现一枚侵华日军遗留炮弹。“在普查中,工作人员来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吴镇侵华日军地下隐蔽部,在文物本体西北侧发现了这枚炮弹,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孙吴县文物
  • 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5月5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系列活动“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之“水中生花 丝上成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开展,假期的最后一天,馆内欢声不断。游客们以水为砚,以绢作宣,在丝巾上留下绚烂的波纹,将这份亲手创造的喜悦珍藏心底。这种在水中作画的
  • 一个多月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向公众开放了一座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这是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顾名思义,里面展出的展品都是机场建设期间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在机场“就地取材”建博物馆,前所未有,但又很“西安”。可西安不缺博物馆,这一座含金量如何?清明小长假,潮新闻记者去探了这座“落地即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