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辩证把握“四对关系”,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丨理响广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1:55:00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需以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责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具体而言,应把握好以下四对关系。

2025年4月17日《羊城晚报》A7理论版

辩证把握“破”与“立”的关系,把好领导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体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就是要牢牢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立”就是“守正”,即坚定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恪守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破”就是“创新”,即破除思维定势、创新方式方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一方面,要立“思想”、破“迷思”。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善用“大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师生中落地生根,把理想信念在师生中“立”起来,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近不了身。同时,还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自觉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坚决批驳各种错误认识,为师生廓清思想迷雾。另一方面,要立“制度”、破“陈规”。进一步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及党员的责任,破除不合时宜的陈旧制度,真正发挥制度的效力。

辩证把握“虚”与“实”的关系,守好主阵地。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依托,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核心及关键。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要求我们具备“虚”与“实”的政治智慧。既要有战略性的谋划、全局性的思考,又要有可操作性、能落地见效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做到虚实结合。一方面,要“虚”中有“实”。意识形态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因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做好人的工作放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首位,把握好“人”这个关键主体。要以“人”为中心,人在哪儿,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当前,要守好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搬到网络上,主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严防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相剥离的多重面相。另一方面,要“实”中有“虚”。揆诸意识形态之“貌”,它主要呈现的是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理想信念等观念形态的存在。简而言之,即要遵循人的思想变化的内在规律。对高校而言,要科学把握“三个地带”划分,守稳建强红色地带主阵地;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力压缩黑色地带;大张旗鼓争取,推动灰色地带的转化。

辩证把握“表”与“里”的关系,唱好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高校唱好主旋律,要做到有“表”有“里”,表里如一。一方面,要实现媒体融合,以全媒体矩阵传播好声音。高校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要形成“全校一盘棋”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官方媒体作用,打造强有力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在内容创作上要坚持党性原则,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有内容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真正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

辩证把握“攻”与“守”的关系,打好主动仗。近年来,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前端关口。能否做好网络舆情工作,考验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此,要把握好“攻”与“守”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工作前移,把好主导权、打好主动战。一方面,要善用“攻”的武器,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要建好用好网评员队伍,提高网评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注重在关键节点或热点事件上的舆论引导;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及新教师入职培训等关键环节的教育,培塑师生员工的网络文明素养,不断引领和推动网络生态更加天朗气清、网络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网络文明更加惠风和畅。另一方面,要掌握“守”的办法,加强舆情跟踪研判,做好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对借机造谣滋事的,要依法依规处理。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引导制度、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等制度体系,持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进一步增强捕捉风险“弱信号”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立体研判体系,把舆情风险化解于萌芽,把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一线。同时,在舆情爆发时,把握好时、度、效的要求,发挥各方面合力,第一时间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文丨施一峰 张育广

作者简介:施一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育广,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文章

  • 商务部: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7月24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近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推进会”,商务部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回应称,为严厉打击战略矿产非法出口,7月1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 2025-07-24 17:00:00
  • 陕西移动咸阳分公司:烈日下的坚守,为夏日网络“降温”

    进入7月以来,咸阳地区持续高温,主城区最高气温突破40℃,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咸阳移动的通信卫士们无惧高温,坚守网络保障最前线,用汗水诠释担当,确保千家万户的网络体验“清爽在线”。高温保障,守护基站稳定运行高温下,基站机房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咸阳移动网络维护人员化身“空调卫士”,为基站消 2025-07-22 16:47:00
  • 暑期兼职打工防“踩坑” 这份指南了解一下

    近期,多个学生找兼职被骗的新闻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3名高中生赴西双版纳后失联7月16日,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公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针对网传“黄冈高中生赴西双版纳后失联”信息,经公安机关核查,情况基本属实。初步查明,3名高中生于6月25日结伴抵达云南西双版纳,6月27日与家人、朋友失去联系,发送位置显示在境 2025-07-21 08:20:00
  • 大同市平城区:人才“三大工程” 为改革发展添动能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彦斌 通讯员 马静波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育才固基”“暖心留才”三大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改革发展添动能。种下“梧桐树”,增强“凤来雁归”吸附力。该区出台并积极落 2025-07-16 11:32:00
  • 青海省检察机关发挥强制报告制度作用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24件

    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张小娟)7月14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获悉,2021年以来,我省各级检察机关发挥强制报告制度作用,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24件,涉案线索源于强制报告的有66件,强制报告报案量逐年上升,在及时发现、有效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解救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发 2025-07-15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