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水厂变身“江豚驿站”,武汉鄂州协作守望江豚
“快看!江豚宝宝又在跳舞啦!”随着一声欢呼,几只江豚在清晨的波光中翻腾……4月26日的长江中,这群“微笑天使”不时露脸,仿佛是与鄂州杨叶镇首届保护江豚公益健康跑的跑友共频“陪跑”。

参加保护江豚公益健康跑的跑友途经“江豚湾”。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以前难得一见,现在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最多时候有10头江豚在这片回水湾开派对。”当地生态志愿者李从国展示自己拍摄的江豚戏水视频。
长江江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存续直接反映着长江的健康状况。
“这里水流平缓、鱼类丰富,特别适合江豚栖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博士揭秘,杨叶镇江豚湾水清岸绿、生态宜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
当地十分重视这一江豚自然栖息地,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持续合作,打造湖北首个“江豚湾”。当天挂牌设立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基地“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研究人员计划装设观测设备,实时展示江豚“生活秀”。

位于鄂州市杨叶镇的江豚湾长年有江豚在此栖息。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江岸西侧,一座绘满卡通江豚的七彩建筑引人注目。这座废弃水厂即将改造为“江豚驿站”:水塔改造为观测高点,供人们俯瞰江豚逐浪;全景摄像头实时观测江豚身影;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践行长江大保护,让保护与发展共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这种工业遗址生态化改造早有成功先例——宜昌王家河油库拆除后,将原有的承接平台改造为科普平台,如今已成网红观豚点。

“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揭牌。长江日报记者 金文兵 摄
近期,武汉生态志愿者发现,江豚大批、集中在长江武汉双柳段捕食嬉戏。对岸的鄂州也同步观察到江豚富集。为了更好地守望江豚,武汉、鄂州两地生态志愿者相约加强协作,更精细地守望、记录江豚行为,为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地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受生态红线限制,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大量年轻人外出谋生,村子一度沉寂。近年来,西流南村支村“两委”与全体村民携手,以系统性思维破局,锚定“生态优先、转型发展”方向,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小村落正焕发新的 2025-09-10 09:21:00
-
新华鲜报丨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我国开启中微子研究新篇章
新华社广州8月26日电(记者胡喆、马晓澄)地下700米,广东江门的一处静谧山体深处,一个直径超35米的有机玻璃球正静静捕捉来自宇宙的“幽灵粒子”——中微子。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正式运行取数。这座历时十余年建设的重大科学设施,将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微子质 2025-08-26 08:09:00 -
打通阳逻二水厂至邾城街36公里输水主管道 武汉东北部最大在建城市供水“大动脉”开工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王静)8月23日,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开工令响起,武汉市东北部最大在建城市供水“大动脉”——阳逻二水厂至邾城街输水主管工程正式开工。近年来,随着武汉东北部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洲区主城区邾城街及周边区域用水需求不断上升,供水设施逐渐难以满足需要。阳逻二水厂至邾城街输水主管道工程 2025-08-25 13:31:00 -
走进深蓝丨《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8月23日21:17播出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3日讯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海岸线画卷中,东营黄河口湾区是渤海之滨熠熠生辉的存在。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系统修复,持续恢复盐沼生态生境,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张。为了解决智慧监管水平不高,科研监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项目。如 2025-08-23 18:06:00 - 近日东胜“新生态好课堂”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获高度认可8月16日,在重塑基础教育新生态-2025年度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地一案”学术研讨会上,东胜区受邀作《我的课堂我做主——以“新生态好课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东胜路径》汇报,从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探索背景、推进路径、实践成果和未来愿景。 东胜区紧扣“ 2025-08-18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