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浙地一号”成功发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1:12:00    

中新网杭州5月17日电(王逸飞 鲍梦妮 杨萤萍)5月17日,记者从浙江省地质院获悉,当日中国首颗服务地质行业的高光谱遥感小卫星——“浙地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地质一号”发射现场。 浙江省地质院供图

该卫星是中国首颗地质行业小卫星,由浙江省地质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天仪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

据悉,“浙地一号”将极大提升中国在资源勘查、矿产监测和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的自主遥感能力,标志着中国在地质环境高光谱遥感卫星“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其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地形复杂勘查难度大、传统地质调查手段有限等多项技术难题,该卫星应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使其具备穿透地表识别岩石、矿物、植被等细微光谱特征的能力,大幅提升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应急响应速度与数据时效性。

例如“浙地一号”卫星团队针对载荷设计、光学配置以及结构集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与优化,成功平衡了高光谱成像的技术需求与小卫星平台在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多重约束。其体积小巧如冰箱,可实现快速组网,2.5天超快重访周期,理论上20天就可以完成一次浙江全域扫描,一年可以给浙江区域地表做近百次“体检”。

浙江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成矿条件优越,尤其在萤石、叶蜡石等非金属矿产上潜力突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浙江省地质院积极推动浙江地质工作数智化转型,不断探索“天空地深一体化”智能探测模式。“浙地一号”将对发掘浙江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潜力、城市地质智能感知、省域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完)

相关文章

  • 2.12亿元收购标的业绩严重不达标,缺口超3亿元,康隆达追讨1.16亿元补偿款

    7月2日晚间,康隆达(603665)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宜春丙戊天成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宜春亿源锂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江西天成锂业有限公司、董爱华、李锦萍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经查,2022年9月,康隆达与宜春丙戊天成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简称天成管理)、宜春 2025-07-02 20:43:00
  • 2025商博会圆满落幕,朋友圈越来越大,新机遇越来越多——国内外客商点赞:收获满满,商博会“越办越好”

    6月26日,在商博会兵团展馆,一名小朋友被高速小型搬运机器人书写毛笔字吸引。6月30日,在商博会喀什展馆,观众在选购特色手工艺品。商博会上,参展企业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吸引众多客商前来寻找商机。本届商博会展示了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成果的纺织服装展区。参展人员在了解商博会上的“商博特惠”活 2025-07-01 11:17:00
  • 居民欢聚一堂 载歌载舞庆“七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6月30日,平阳景苑社区、保利香槟社区、首开社区等分别举办文艺汇演活动。居民欢聚一堂,通过歌舞、朗诵等精彩表演,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当天,在平阳景苑社区,孩子们成为舞台主角:两位小朋友深情朗诵《童心向党》与《如果信仰有颜色》,稚嫩童声让现场观众感动 2025-06-30 20:10:00
  • 我国能效标识已覆盖45类产品 累计节电量超4.28万亿千瓦时

    记者今天了解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二十周年进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实施能效标识制度20年来,在支撑政策措施、引领技术升级、带动能效提升、促进绿色消费、实现节能降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能效标识覆盖产品从冰箱、空调两类扩展到45类,备案企业超过2.6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超过400万 2025-06-28 00:26:00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明探源|从深海到博物馆 “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发展

    新华社广州6月27日电 题:从深海到博物馆 “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发展新华社记者邓瑞璇盛夏时节,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十里银滩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人们在碧波荡漾的南海边感受清凉与闲适。而在不远处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座椭圆形玻璃建筑“水晶宫”静静伫立——那是沉睡近千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 2025-06-27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