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璀璨非遗,在时光里“深呼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9 20:04:00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晋文婧


安徽非遗保护传承以匠心续传统、以创新守初心——

璀璨非遗,在时光里“深呼吸”

非遗是什么?一项技艺、一种戏曲、一个民俗的背后,是热烈的生活,是基于生活美学而来的文化生态。

6月3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迎来安徽活动日,黄梅戏、花鼓灯等极具安徽地方特色的非遗表演,吸引众人的目光;祁门红茶制作、徽墨制作、徽州竹雕、芜湖铁画等非遗技艺,留住逡巡的脚步。

3月17日,黄山市祁门红茶、广德市明德竹木非遗工坊出现于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中。依托本地区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实现技艺传承;作为经营主体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造血”自立。

出海之行、出新之举、出圈之策,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为非遗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遇与空间,我省蔚为大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从技艺传承、产业升级、品牌传播等方面寻求突破、踏浪国潮。

推进传承“新序列”

在宣城,工匠们用双手成就“纸寿千年”的奇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108道工序!这项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心手相授,毫厘见真。

作为非遗大省,我省目前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7项,包括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程大位珠算法、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6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9人。从传统技艺到传统礼仪、节庆,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地之一,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持续提升,非遗正在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首个跨省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黄山市正在着手“下一个十年”的规划编制。宣州文房文化、戏曲文化(安庆)生态保护区正在争创“国家级”。新设省级池州傩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亳州市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出台,我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2024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示活动在黄山举办,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现场交流切磋。长江文化带非遗展、长江流域非遗美食展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保护机制,融入国家战略。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加速推进,维护和培育了非遗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释放发展新动能

非遗涵盖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民间文学、民俗等多元类别,在庞大的非遗资源中,我省传统工艺资源优势明显,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5个传统工艺手工认证试点省份之一。

传统工艺手工,是被时光雕琢过的瑰宝。受访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为,在当下,如何进行工艺革新、造型更新、效益焕新,是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以宣纸、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为主,我省力争推出一批传统工艺手工认证产品,逐步培育形成价格体系合理、产品体系丰富的非遗产品市场。建立合力保护机制,叠加政策支持,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安徽省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申报工作,认定祁门红茶、黄岗柳编等43家省级非遗工坊,总数达62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5万人,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做强非遗工坊,打造百个特色品牌、实现百亿销售目标。”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安徽省非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更是明确实施主体培优升级、场景培育创新、金融资本催化、市场提质增效等五大行动,推动安徽非遗资源可持续利用。

非遗,是寻常巷陌的精工细作与寻常人家的灯火阑珊,是你我品的茶、吃的菜、听的音乐……并通过血脉基因一代代流传下来。当新生消费群体逐渐走上前台,他们以强劲的消费力拥抱“国潮品牌”;当社交媒体平台兴起,它们成为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资源的拓展,传承人的“活泛”,消费者的“活力”,既带来红利,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绘就文旅新景象

在徽州地区的粉墙黛瓦间,3条“鱼儿”已游弋数百年:歙县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渔梁鱼灯,从镇灾祈福的古老民俗,一步步蝶变为现象级文化IP。歙县打造的非遗“鱼灯”品牌,2024年吸引游客300万余人,带动农文旅消费超20亿元。

从传统文化复兴到非遗经济蓬勃发展,一条古老的“鱼”游进景区,也游进更广袤的空间。当非遗表达进一步接通现代审美,它们往往成为景区里全新的“代言者”。

池州傩戏,以淳朴灵动的表演演绎了“千年活化石”的独特魅力。寿县古城下的寿州锣鼓,让壮怀激越的声浪,漫过淝水、越过城墙,恰与古城风貌融为一体。亳州市在重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展五禽戏展演及教学体验活动,通过健身+养生+体育+旅游的方式,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更亲民、惠民,为景区带来人气和流量。众多景区内的快闪店、品牌联名店、主题市集等,则制造出非遗美学消费空间。

据了解,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第一季活动,发布150个“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好物、12条安徽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汇聚近万件非遗作品展示展销。我省制定出台《安徽省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一系列的新举措,夯实了非遗保护基础,也促进了非遗利用。学习体验传统技艺、购买非遗特色文创产品、打卡非遗特色小镇街区等旅游业态不断刷新,游客获得了丰富、独特的旅游体验,非遗的保护传承也拥有了新的途径。

文旅研究专家认为,持续多年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为我省非遗保护传承奠定了人才基础,而随着“非遗风景线”的绵延,“非遗旅游景区合伙人”呼之欲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如同这句诗的意境一般,何以为“桥”,何以为“楼”,何以是“你”?非遗与旅游景区相辅相成,“传承人”与“合伙人”,乃至每一位游人的合力而为,将为文旅发展带来新气象。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6月9日)



编 童飞飞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2025公祭伏羲大典】敦煌风丨以公祭为契机 激发文旅新动能

    瞿方业陇山苍苍,渭水泱泱。羲皇勋德,日月齐光。夏至时节,公祭伏羲大典将在天水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目光聚焦天水,共同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一画开天”,开启了泱泱华夏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祭伏羲大典,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对于甘肃文旅发展而言,蕴含着无限潜 2025-06-20 10:38:00
  • 老字号城市手伴策划设计分享会在济南召开

    6月14日,作为第九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的配套活动,老字号城市手伴策划设计分享会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分享会聚焦“老字号+城市文化”主题,由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与省博物馆学会联合举办,旨在探讨老字号与博物馆商文旅融合、策划设计城市手伴的实践路径。山东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博物馆、 2025-06-15 09:54:00
  • 价值深耕,康师傅的创新战役

    刚刚过去的5月,康师傅再一次凭实力出圈了一把。“天选好面“的发布,展示出康师傅与航天的合作展的高瞻远瞩, 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登的路径就愈发清晰——真正的竞争力,藏在把“高精尖”落地成“接地气”的每个细节里,写在从“单打独斗”到“众行致远”的转型升级中。图:康师傅“天选好面”联动中国航天继续 2025-06-12 15:46:00
  • 拉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

    近日拉萨市分别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正式颁布《拉萨市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条例》公布黑颈鹤当选为拉萨市“市鸟”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01《拉萨市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6月5日上午,拉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拉萨市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相关情况 2025-06-11 11:18:00
  •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

    6月9日,第18个国际档案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联合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主办的《“民族瑰宝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在南宁开展,这是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据介绍,“刘三姐”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刘三姐从民间传说形态走向社会文化形态,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2025-06-10 2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