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富顺:让非遗“链”上文旅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4月7日,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吹唢呐的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寺唢呐的代表性传承人赖忠成。“唢呐一响,停工歇晌,说的就是民间对童寺唢呐的热爱。”赖忠成说。
富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积淀深厚,截至目前共有各级非遗名录78项,其中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25项、县级非遗48项,培育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
近年来,富顺打好传承和融合两张“牌”,让非遗持续焕新。

田间的童寺唢呐演奏队伍。富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年近六旬的赖忠成,是童寺唢呐第四代传人,不到10岁就跟着家里练习吹唢呐,一吹就是40多年。
赖忠成说,童寺唢呐有独特的祖传制作工艺,尤其是唢呐的舌簧更为讲究,要用4月中未成熟的野麦草秆制成,“因其韧性十足,吹出的声音特别柔和、绵长、清亮。”在吹奏中,他逐步将唢呐表演发展成配以小鼓、铜锣等打击器乐的合奏形式。
如今,童寺唢呐在赖忠成之子赖厚超手上又有了新变化。他在传统唢呐中融合现代流行音乐,配以架子鼓、电声乐器等,让表演更受年轻人关注。
截至目前,童寺唢呐在富顺县已有30余支队伍,共150余人。童寺镇九年制学校中还建起童寺唢呐非遗传习基地,已培育200余名“接班人”。
以童寺唢呐为代表,富顺在全县摸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人等文化能人,鼓励开展唢呐、连箫、高桌狮灯等非遗技艺活动;在编目建档和完善数据库基础上,记谱整理《抱妆台》《丝毛草》等经典曲目。为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富顺还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在文物保护修缮、非遗活态传承等方面发挥专家作用,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与文旅产生“化学反应”
“新厂区这个月就要动工,涵盖非遗工坊、展示体验区等,到时会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示技艺。”4月7日,富顺县童寺镇西湖村,自贡天翔陶业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明理告诉记者。
天翔陶艺制作技艺是自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现在能年产吨坛10万余件、半吨坛9万余件,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邱明理说,新厂区建成后,将从单一的工业生产迈入文旅“赛道”,融入县上打造的文旅研学路线。
把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民俗文化、文艺表演和特色产业中,打造成文旅名片,是让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群众生活的方式之一。目前,富顺已开展豆花文化旅游节8届、豆花文化旅游季2届,涵盖新春庙会、千人豆花宴等民俗文化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在豆花文化旅游季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中,我们特意设置玻璃吹塑技艺、手工微刻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各类非遗,累计带动文旅产业增收超3亿元。”富顺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县还规划了以千天百味贡醋、富顺豆花等研学基地为代表的“人文、古镇、美食”研学线路,2024年接待研学师生超2万人次。
富顺还设计了“豆豆花花”系列文创产品,以富顺黄豆和豆芽为基础元素,展现富顺“豆花之城”的城市文化名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百年变局与科技革命交织的当下,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或许藏在两个关键词中:文化与质量。文化是基础的、深沉的、持续的力量;质量是生命、根基、声誉;品牌是全部无形资产 2025-09-10 13:38:00
- 靖州:湘黔边界赶歌场 民族团结谱新篇9月5日,秋高气爽,湘黔边界群山环抱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岩湾村,迎来了一场民族文化交流的盛宴。作为湖南省靖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年靖州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暨四十八寨赶歌场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湘黔两省边界各族同胞以歌传情、以舞 2025-09-08 14:44:00
- 人气IP猫星星作者高平表示:未来希望把岭南文化×大湾区高新科技融入动漫创作。“漫睇大湾区”粤港澳动漫艺术家采风交流活动火热开展,艺术家们深入感受大湾区的文化魅力与科技活力。高平也带着儿子来到现场采风,希望在大湾区成长的孩子,从小亲近并了解#岭南文化 的瑰宝。视频丨记者 刘泳希 黎杰文 王漫琪 彭灏明 2025-08-28 18:35:00
-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28日讯(通讯员 李霄 陈春玉)近日,一群来自台湾的同胞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香两岸同心”社会实践团携手,在漳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沉浸式参与中医药文化体验、世界文化遗产探访、非遗技艺互动及公益义诊活动,在深度交流中感受漳州多元文化魅力,拉近两岸同胞情感距离,为 2025-08-28 18:05:00
- 编者按:昭通古城,这座曾闪耀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滇东北明珠,其厚重的墙垣、斑驳的石板路、格局犹存的街巷与承载数百年烟火气的深宅大院,不仅镌刻着秦关汉月、明清商贾、民国风云的层层叠影,更深深浸润着一方水土的独特气质—那是“吾土吾情”最深沉的血脉搏动。当现代化浪潮奔涌,古城曾一度面临沉寂与蚀损的隐忧。 2025-08-19 0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