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昔日“无树之城”春天植树忙

这是4月25日拍摄的那曲市高寒高海拔二号植树试种基地(无人机照片)。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那曲市各族各界群众代表在义务植树。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5日,当地群众在搬运树苗。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几名那曲市小学的学生在植树。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几名那曲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搬水准备给树苗浇水。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那曲高寒高海拔乡土树种培育基地给树苗剪枝。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5日,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前几年种植的树木长势。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4月25日,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检查树木长势。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查看树苗长势。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4月25日拍摄的那曲市高寒高海拔一号植树试种基地的青海云杉。
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再添一抹新绿。
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由于海拔高、冻土层深、气温低、全年大风天气多发、植物生长周期短等不利因素,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却从未放弃过种树的希望。1998年,那曲人民拉开了植树试种工作序幕。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和实践,那曲市现已逐步构建了以高山柳、沙棘为主要试种树种,乌柳、藏川杨、班公柳、云杉等为补充的试种种植模式。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相关文章
- 【编者的话】今年是上海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上海援藏始终对标对表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始终坚持“中央要求、日喀则所需、上海所能”相结合原则,先后十批次认真接续推进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特别是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上海援藏牢牢把握铸牢中 2025-07-16 10:00:00
- 6月30日,乃东区召开欢送湖北省武汉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布多出席并讲话,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索朗平措主持会议。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家县级领导、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布多代表乃东区干部群众向援藏干部人才敬献哈达、颁发荣誉证书,受援单位赠送锦旗, 2025-07-02 15:32:00
- 6月14日,台风“蝴蝶”过境后,三亚各区坚持人民群众需求优先原则,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海棠区迅速响应,发动各单位、各村(社区)干部职工,对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区等开展全面清扫,清理路障,确保群众出行畅通无忧。在红旗社区,海棠消防救援大队组织力量清理倒伏树木 2025-06-15 12:33:00
- 日前,一场跨越天山雪域与中原沃野的"跨时空对话"在罗山县楠杆镇邵湾村开展,探亲回乡戍边战士邵江、邵洋与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共聚一堂,围桌畅谈,分享绿色军营经历、感悟家乡变化、交流乡村振兴意见和建议,在村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双星耀边关,同根血脉铸忠魂。邵江、邵洋是邵湾村土生土长的孪生兄弟,2001年7月出 2025-05-23 16:35:00
- 为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西藏尼木县人武部协调县消防中队开展法纪暨保密教育。开展法纪暨保密教育活动期间,借助强军网、法律读本等,采取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分组帮学等形式,组织法规知识学习、典型案例剖析、守法讨论辨析等,尼木县人武部部长扎西次仁围绕“强化法治思维 2025-04-30 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