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禁止偷窥,国家出手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18:00    

来源:【天府融媒】

“大家入住酒店一定要检查针孔摄像头!”“有没有便携帐篷推荐?酒店可能有摄像头,有个帐篷挡着不会被拍到!”清明小长假将至,在搜索旅游目的地时,如何防偷拍也成为热门话题。现在,国家出手,把你的“安全感”拉满!

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其中明确,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以法律为盾,揪出“隐秘的眼睛”,打响“隐私保卫战”。

公众苦于随时被拍、隐私泄露久矣,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亦存在不少空白地段。

过度安装拍摄设备,私密场所摄像头泛滥。交通管制摄像头可对路面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治安监控摄像头守护小区、商场等周边治安;家庭监控摄像头,从“监控”到陪伴,增添了温情。但随意、无序安装的摄像头,则涉嫌侵犯别人隐私:北京一住户使用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被邻居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告上法庭;一对情侣入住重庆某民宿后,在该民宿内被偷拍的视频经剪辑后被发布到境外网站,最终法院判定民宿经营者对情侣二人进行赔偿。

偷拍公民隐私,“黑产”猖獗。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24年曾通报:一男子非法控制18万多个摄像头,搜集实时画面出售;江苏常州公安机关打掉一犯罪团伙,查获被出售的摄像头访问账号1000余个;一前民宿从业者报料说,有些民宿老板通过售卖偷拍视频,或直播观看权,每日收入可以高达五位数,副业远超主业。

技术应用与伦理约束的失衡,公民隐私被侵犯的困境,需要法律的刚性治理。去年6月,一对情侣在酒店的电视机下方插座内发现针孔摄像头,酒店方称该地80%的店都有这种情况,还“反问”记者:“你感觉会是酒店装的吗?肯定是有人拿偷拍的资料卖钱。”《条例》的出台,正是对这类乱象的制度性扼杀,通过明确禁止性条款和责任追究机制,为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冲突提供法治解决方案。

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标准、使用边界与责任主体,有效解决了过去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标准的难题。

“正面授权+负面禁止”的双向规制模式,让公共安全治理有律可循、有法可依。《条例》既允许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以维护公共安全,又明令禁止在民宿、宿舍等私密空间安装摄像头,为公民隐私权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条例》要求视频数据存储期限届满后应予删除,并严格限定国家机关调取信息的权限与程序,从源头遏制数据滥用风险。你的隐私,不再“裸奔”。

科技向新,更要向善。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模糊了媒介化生存的边界。最直接的表现是,个人的隐私和社会伦理的边界感逐渐被侵蚀。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更期待科技向善、忠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技伦理与技术发展,并驾齐驱。

公安机关需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动态监测;司法实践中,需进一步厘清“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的认定标准,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加强源头监管,斩断偷拍器材“随意交易”渠道。要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避免技术异化,仍需通过动态调整法规、强化技术伦理审查等手段实现平衡。对于智能摄像头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更细化的标准。如可以参考无人机管理模式,在软件使用端,以手机号实名绑定,并限制一定的分享数量,以实现信息源头可溯。

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守好“防偷拍”第一道防线。成都市锦江区检察院曾在一起酒店偷拍案件一审判决生效后,举一反三,与各单位召开“加强酒店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社会治理联合行动”座谈会,充分做好“后半篇文章”。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明确,旅馆应当确保客房内没有安装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虽然此举看似增加了从业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对住宿安全和旅客信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行业整体向好。公民隐私“安全堤”,齐心协力一起筑。

公众参与,也至关重要。广泛普法宣传,可增强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让大家不再焦虑“被看见”的风险;公民自身应增强维权意识,遇事不必隐忍,大胆维权,让“隐秘的眼睛”无处遁形。

唯有坚持“安全可控、权责明晰”的原则,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和谐共生。

本期话题

让隐私保护成为全民共识,我们可以怎么做?评论区聊聊~

撰文/ 赖芳杰 吴德玉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这幕冲上热搜第一!知名超市"免费"服务被顾客狂薅?网友争论…

    9月8日话题“山姆店回应顾客自带桶续杯饮料”冲上微博热搜第一9月7日,一段拍摄于湖北武汉山姆会员商店(江岸店)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中顾客用大容量饮料瓶接取免费续杯饮料的操作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中年女性在门店冻饮免费续杯服务的自助饮料机前,用大容量饮料瓶装满饮料,有工作人员在一旁劝阻,但没有效果。 2025-09-09 11:15:00
  • 成都地铁被诬陷偷拍案二审将开庭 原告:两年维权人生轨迹因此事改变,就想要个结果

    据极目新闻9月5日报道,备受关注的“成都男子地铁被诬陷偷拍”案二审将于9月8日在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告何先生表示,这起始于2023年6月的冤案已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此次二审他不仅为了还原真相,更希望获得一个最终公正结果。法院传票 图源:极目新闻2023年6月11日,成都市民何先生 2025-09-05 17:27:00
  • 美媒:特朗普左手又添“新淤青”,白宫回应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野兽日报》24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左手近日出现了一处新淤青。他的右手也曾出现淤青,此事引发外界关注。《野兽日报》称,特朗普23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特朗普国家高尔夫俱乐部与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员罗杰·克莱门斯及其儿子凯西一同打球。凯西24日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传了一段 2025-08-25 11:33:00
  • 辽宁本溪:因端面手指浸汤起争执一店员持刀从后厨冲出,警方:已处置完毕,顾客:没有立案,店方赔付1000元

    据华商报大风新闻,8月10日,多名游客在辽宁本溪一家面馆吃饭时,疑因店主父亲端面时手指浸入面汤,引顾客不满,双方发生言语争执,老人儿子认为父亲遭辱骂从后厨持刀冲向游客理论。8月11日,游客在网上发视频反映此事。视频中,有身着警服的工作人员在某面馆门口,现场有人围观。8月11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该网友张 2025-08-11 17:05:00
  • “隐私面单”成快递行业标配

    北京日报讯(记者 骆倩雯 实习记者 刘玉洁)“快递面单打上马赛克,电话也用虚拟号代替,现在收快递心里踏实多了。”市民孟先生在网购平台下单后,注意到快递单上自己的姓名、电话都被部分遮挡,“这让我清楚感受到,个人信息真的被保护起来了。”近年来,快递作为高频应用场景之一,逐步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地带。为 2025-08-11 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