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止“过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8:13:00    

今年以来,清远市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7场,5445家(次)企业提供11.5万个(次)优质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5513人次。

广东省职教城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

广东省职教城公交站,学生们正等车准备放假回家。另一边,广东金融学院西门美食街烟火气渐浓,这条街对学生来说宛若另一个饭堂。广东金融学院毕业生梁祥泱在美食街享用着“猛火炒粉”,回忆起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从前没有公交站,也没有共享单车,更没有‘西饭’(西门饭堂),这几年我见证了清远飞速发展”。

于是,这位湛江青年选择留在清远,在“笑笑助农”IP成为新媒体运营人员,去到田间地头将优质农产品推介给千家万户,助力打造过亿播放量话题。毕业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姑娘黄灿灿“被清远的山水人文深深吸引”,辞去深圳工作,扎根北江畔的研学基地。

省职教城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毕业季,省职教城像他们一样留下的应届生有2073人,较2023年的1289人激增60.8%。从留清率来看,2023年省职教城留清就业大学生只有约3.7%,而2024年提升到约5.8%,实现可观突破。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远市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7场,5445家(次)企业提供11.5万个(次)优质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5513人次。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血脉相连,广东省职教城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

何以留住青年人才?清远“育才尽心留才难”的困局仍在持续发问。为将“过路站”变为“扎根地”,清远人才流向正在改写。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邱淑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产教融合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用

粤菜、东南亚菜、调味料……各色菜式推陈出新,各类调味料走向市场。珍氏食品(广东)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黄华强,2016年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毕业后,在清远自主创业至今。黄华强一直从事所学食品专业工作,其公司主营农产品深加工的复合调味料生产。“共建实习基地、产学研项目、订单班这类形式,让我们在校期间就对清远产业有充分认识。”

“学校与清远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携手,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体系,打造‘课堂即职场’的培养模式,为毕业生扎根清远奠定实践根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3月,现代农业与食品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清远经开区、广东海大集团为核心,联动70余家涉农院校、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聚焦清远鸡、连州菜心等“十大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地。

清远各高职院校也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及时新增清远产业发展急需专业。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针对承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产业发展需要,学校新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针对清远新材料产业,新增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针对英德打造研学之城,新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虽然是新专业,但是资源非常充分。大二时,我通过校企合作进入现在的单位实习,提前熟悉了行业。”黄灿灿目前在清远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工作,主要负责带队实践和研学课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毕业生留清就业609人,留清比例为15.03%,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留清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双增长。

专业接地气,人才才落地。“学有所用”的产教融合目标正在清远加速实现。清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三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质化运作,清远正构建起覆盖农、工、智三大重点领域的产教融合矩阵。未来,清远力争3年内建成10个以上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崛起一座“产教协同创新之城”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引力 如何打破“过客”心态

产教融合只是留才的第一步。走出课堂,学生们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仍在打量这座城市的底色:发展前景如何?生活便利度如何?能否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求职期难免会焦虑,但是团清远市委和省职教城为我们提供了就业宣传平台。”梁祥泱提到,“只要主动搜寻,适合的岗位并不遥远。”毕业季里,团清远市委持续推送招聘信息,学校导师转发岗位链接,“对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关心和爱护”。

而这份诚意,更化作真金白银的支持。“政府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大学生的大力补贴政策,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黄灿灿说。据悉,清远根据省级文件对高校毕业生给予粤东西北地区就业补贴。

“清远市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租房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社保补贴,为我的创业过程减轻了很多负担。”黄华强提到,清远设立了人才服务专窗、优化落户流程、组织联谊活动等,提升了其在清远的便捷度和归属感。更低的生活成本、更突出的生态优势,“年轻人能更从容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初入社会的经济压力轻了,生活幸福感自然升起了”。

政策托底,温度尽显。从顶层设计到民生细节的扎实行动,恰恰是打动年轻人的深层原因。城市的发展潜力更让青年人才看到扎根可能。

黄华强提到,清远正积极融入大湾区,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在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持续布局。“这相当于为大学生递上了‘朝阳产业入场券’,他们能参与城市产业崛起,共享发展的‘早期红利’,个人成长空间不言而喻。”

“增强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仅对青年人来说,更是对城市发展来说。”曾任省职教城大学生联盟主席的梁祥泱在对接团市委工作中深有感触,“清远最打动我的,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市民的实干家精神,每个人都在为这座城市向上生长发力。”从校门口荒地变公交站台,到共享单车开进职教城,他见证了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带来的改变。

瞄准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前景,黄灿灿希望发挥专业所长,参与到清远的建设中去,当城市共创者。“当一座城市愿与青年共成长,人们便有了留下的千万种理由”黄灿灿说。

■北江评论

清远留才

既要底气更要精进

从3.7%到5.8%,清远应届毕业生留清率的跃升,藏着一座城市与青年对话的用心。产教融合的深耕、政策温度的传递与城市生长的实感,共同塑造留才底气,让“扎根”有了具象期待。

但短板仍清晰可见:产业结构失衡,岗位多集中在传统领域,薪资竞争力弱于核心城市;政策服务存在缝隙,补贴兑现流程繁、触达率不高;校企协同还未深入,青年社交场景匮乏、跨区交通滞后,也成了“留”的隐性阻力。

面对问题,清远已迈开脚步。清远市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新型材料智造三大市域产教联合体相继成立,联动企业深化协同;广东金融学院等学校开设校际公选课孵化创业项目,让许多学生有了留清意向;优化落户流程、增设公交站点,持续补配套短板。

要让留清率再上台阶,还需更精准发力。产业端可做强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赛道,提升岗位质量与薪资吸引力;政策端可借数字化简化兑现流程,扩大触达面;配套上则要接住青年的期待,如黄灿灿期待的青年文创市集、品质书店,梁祥泱关注的夜间公交加密、园区通勤专线优化,这些生活与社交的细节,恰是城市对青年“胃口”的关键。当城市把青年的声音变成具体的改变,留驻的理由便会从“选择”变成“自然”。

■相关

清远出台政策

引导院校人才留清发展

日前,清远出台《关于强化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引导院校人才留清就业创业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省职教城等院校人才资源优势,提出“双台账”“双推送”“双走进”“双培养”“双联建”“双渠道”6项工作举措和1项精准对接工作机制,着力引导院校人才留清就业发展。

方案印发后,已组织约20场“双走进”活动,成功举办87场政策宣讲、就业指导、创业服务等活动。

为进一步精准匹配产业需求,清远市人社部门聚焦数字技术、现代旅游等重点领域,制定《2025年省职教城百万英才汇南粤小型专场招聘计划》,创新推出“一行业一专场”定制招聘模式。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在多所院校举办“小专精”定制招聘会11场,组织119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2430个。

相关文章

  • 不止“过客”

    今年以来,清远市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7场,5445家(次)企业提供11.5万个(次)优质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5513人次。广东省职教城不仅是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广清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肩负着为清远“入珠融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广东省职教城公交站,学生们正等车准 2025-08-22 08:13:00
  • 兰州市首笔“人才房票”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落地

    8月20日记者从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我市首笔“人才房票”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于近日落地。该借款人持“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房票凭证”购买我市新建商品房,在兰州公积金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公积金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后,这笔贷款已高效审核并成功发放。这一政策的落地,将有效降低青年人才的购房 2025-08-21 16:16:00
  • 上合峰会氛围渐浓 迎接八方来客 天津准备好了!

    上合组织峰会临近,天津的城市景观氛围布置逐步到位,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全新提升的地标、景点,成了市民休闲娱乐、打卡分享的新热点。喜迎八方来客,体现上合元素的旗帜已经挂满天津主干道路两侧,赏心悦目的花篮也点缀在大街小巷。天津对海河沿岸、五大道历史街区等区域进行了景观提升,城市各大地标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2025-08-19 09:51:00
  • 在青山绿水中抒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潮新闻客户端 郭楠8月7日至10日,由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联合湖州市文联、湖州文学院、湖州市作协共同举办的“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主题文学体验营活动顺利举行。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提出。20年来,千万个余村在涌现,“两山”理念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 2025-08-14 14:43:00
  • 何以中国|哏儿都魅力大家说 给你N个理由爱上天津

    天津是座怎样的城市?他们说——是历史文脉在此流淌,是市井烟火温暖如常;是海河潮声激荡开放气度,是豁达笑语言说城市脊梁。戳视频,听大家讲述形态各样的天津,总有一种,烙在你心上。 2025-08-14 1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