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助力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 近年来,麦积区聚焦易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安置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搬迁群众发展“果、畜、蔬”主导产业和“药、菌、蜂、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各安置区积极探索出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搬迁群众实现增收。

扶贫公司带动促就业。石佛镇马家山新村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劳技培养”的扶持发展模式,由区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在安置区流转土地120多亩,建设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葡萄+设施大棚产业园,栽植阳光玫瑰等新品种葡萄10亩,示范种植设施大棚11座。今年引进蜜都、重茬王优质西瓜品种,6月初10亩大棚西瓜抢“鲜”上市。产业园在用工高峰期能够吸纳20多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在带动搬迁群众增收的同时,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对马家山新村搬迁群众开展葡萄、食用菌、苗木、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让务工群众全程参与种植管理,掌握一技之长,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

集体经济带动强实力。麦积镇永庆新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安置区流转土地60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20座、设施樱桃大棚4座,由永庆村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将蔬菜和樱桃大棚承包给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搬迁群众务工12人,每年带动务工群众增收2万至2.5万元,每年承包租金为村集体增收10.61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新型主体带动延链条。利桥镇依托优势资源禀赋,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以发展木耳产业为引擎,由8个村级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天水市麦积区农丰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进天水红崖河菌业种植有限公司、天水山云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联合社+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电商平台”模式,建成秦岭木耳种植基地1处,配置设施大棚460座,种植菌棒615万棒。由联合社牵头,龙头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服务,农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种植基地吸纳搬迁群众就业,通过“832”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采取统一种植管理、发放劳动报酬、参与效益分红、返租倒包等方式,打造出一条覆盖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包装及销售全流程的产业链。通过让农户深度参与木耳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了农户、村集体、联合社、龙头企业四方互利共赢。

相关文章
-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市区两级携手开展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营造食品安全共治氛围,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万达广场围绕“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主题,开展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2025-09-15 15:10:00 - 为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创新打造“普法惠民大篷车”法治宣传基层行服务品牌,整合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推动普法宣传进企业、进乡村、进集市、进小区,进入农户家中,不断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基石。针对企业经营和职工权益保障中的法律需求, 2025-09-06 12:28:00
- 2025年以来,南古镇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土地空档期,大力推广麦后复种模式,通过科学轮作倒茬,实现“一地双收”,有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为群众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近日,走进南古镇岔家堡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旋耕机来回穿梭,对田地进行复垦,刚收割完小麦的村民又开始了新一轮 2025-08-29 16:51:00
- 天安门广场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记者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获悉,天安门广场科学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注重现场布置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既凸显纪念大会隆重庄重、气势恢宏,也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为了让更多群众到现场观礼,搭建了临时观礼台,位置 2025-08-28 13:12:00
-
江苏各级党组织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强作风树新风,让学习教育成果可感可及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聚焦主题、注重实效,坚持“当下改”“长久立”相结合,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让学习教育成效落到可感可及之处。“以前我们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可是个大难题,自建设备运行不稳定,接入市政管网又要省级审批,流程复杂、成本高昂, 2025-08-24 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