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空为翼 重庆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重庆广电-第1眼TV
航空枢纽地位,是反映一座城市经济活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庆正在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从产业生态来说,“云端枢纽”带来了产业与航空的深度融合,从对外交往来说,它重塑了重庆的国际地理环境,赋予了这座内陆城市通达全球的新支点。就在本月24号,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一期工程投用,标志着重庆朝着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投用
航空城加速崛起
本月24号,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用,它填补了重庆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的空白,标志着重庆成功跻身全国第七个具备全链条民航发动机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行列。据介绍,该项目是辽宁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设计年维修能力将达600台,预计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副总裁毛志东介绍,二期工程预计在2026年底落成,投产后涉及到5个主流发动机型号的全面、深度的维修能力,并且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

当天,方大重庆航空城的飞机拆解项目也正式启动首架飞机拆解,并锚定飞机全生命周期末端,正式投产拆解航材回收利用业务。重庆海航航空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总裁王志刚透露,计划2025年拆解2架飞机并实现投产盈利,未来将扩充更多的生产线,打造全国最大飞机“绿色回收”基地。

维修基地的落地势必会推动本地配套能力提升,吸引更多航空上下游企业集聚,而在该项目的背后,还蕴含着更大的抱负。一年前,“方大航空国际总部”落地重庆。一年间,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培训中心、“空空中转”货运通路等项目逐一落地……各项规划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图景。按照目标,全部项目预计未来五年将撬动各类投资逾千亿元,2030年最大可实现年产值3500余亿元,新增直接就业近2.5万人。“天空经济”与地面产业的深度协同,重塑了重庆的经济地理。与此同时,围绕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目标,重庆各项航空基础设施也在硬核升级。
关键落子!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启用
4月9日,备受关注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启用。这是重庆着眼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关键落子。投用后,重庆形成“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运行格局,能满足终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飞机起降量58万架次的运行保障需要,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重庆,这座内陆之城的“向上”突围,也吸引了众多航空公司的目光。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总经理刘铁祥说,他们将加强重庆与上海、北京两大枢纽联动,打造重庆、北京大兴等更多快线、准快线产品。
海航集团董事长丁拥政表示,他们正以重庆为战略支点,加速构建制造、循环、科技、金融“四位一体”的临空经济战略集群,全面激活重庆临空产业生态圈。
新加坡樟宜机场集团副总裁林振杰提到,重庆与新加坡双枢纽的联动,已获取多项成果。充分发挥了重庆的地理位置,将新加坡连接到中国西部。希望接下来,可以开发执行货运航班,让新加坡和重庆的货运量发展得更加成功。

去年,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赋予重庆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新定位。怎样的区位门户?重庆处于“亚欧大陆航空心脏”位置,向东衔接长三角,向西直抵中东欧,向南辐射东南亚,向北联动东北亚。这样的区位优势,给重庆航空业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机遇。一年来,各航空公司也纷纷加码重庆,通过一条条空中通道,重庆正加速走向世界。
织密“空中丝绸之路”
每周200多个航班直通世界五大洲
目前,江北国际机场在飞的国际(地区)航线达到43条,每周200多个航班,通达伦敦、巴黎、罗马、东京等全球主要城市,形成覆盖五大洲的全球航线网络。
市交通运输委民航处副处长谭小平告诉记者,目前,江北国际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提升至60架次,实际在飞国际(地区)航线超过40条,基本构建起覆盖欧美、澳洲、中东、日韩、东南亚的国际航线网络。

与此同时,我市的支线机场也加快升级。万州机场新建并投用了2.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的需求。黔江机场顺利完成改扩建工程,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70万人次。市交通运输委表示,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赋予重庆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新定位。瞄准这一目标,我市将进一步提升航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支持培育壮大航空运输市场,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

市交通运输部门表示,今年,重庆将聚焦欧洲、东南亚两大方向,力争欧洲航线达到每周15班以上、东南亚每周100班以上,实现RCEP成员国首都和重要经济城市基本覆盖。那么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将如何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豪看来,航空枢纽建设将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引擎。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航空枢纽建设形成覆盖西部12省市、辐射东南亚的“4小时航空物流圈”。航空枢纽的建设是重庆融入 “一带一路” 的关键。枢纽的建设可以加快航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联运,搭建起通达东盟、经渝向欧的物流新通道。未来,建议以东南亚、欧洲为重点,提升对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覆盖密度,加快构建以重庆为中心的“亚欧空中货运走廊” 和 “亚太空中货运圈” ,进一步提升重庆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最后,航空枢纽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集群聚集,进一步增强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能级,形成“圈层式”产业体系。未来可聚焦航空物流、航空制造、飞机维修等航空直接关联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临空偏好型产业,实现“全球研发 - 重庆制造 - 全球交付”。

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有助于全球资源要素的聚集,这既撬动了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更为这座内陆城市,从地理洼地迈向开放高地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未来的重庆,或将书写这样的新叙事: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为新重庆“添翼”,通过天空的联结,划出的是蓬勃向上的开放轨迹。
(重庆广电-第1眼TV 傅了 吴静 李波 尹力 丁琳 陈力 综合报道 编辑 慕婷 责编 向宏 监审 吴海龙)
原稿点击>>以天空为翼 重庆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7月27日,市委书记丁小强深入长治高新区,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保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干劲韧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市领导贺鑫、秦苏良参加。在 2025-07-28 13:45:00
- 惠安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资金链为保障、人才链为支撑,纵深推进“四链融合”。以全市50条细分产业链条为指导,构建石油化工、石雕、食品、纺织鞋服、化工新材料等县域重点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打造1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石油化工)、1个超300亿产业集群(石雕) 2025-07-28 10:35:00
-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代币可能会链接产业金融所有环节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代币可能会链接产业金融所有的环节”,7月20日,在由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的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阐述了人工智能、稳定币等为产业数字金融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王忠民指出,当前稳定币监管体系已出 2025-07-21 12:23:00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今年以来,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涌动的 2025-07-14 11:54:00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大坪镇上大塘村,一座“三堂二横”泥砖瓦结构的房子依山傍河而建。这座始建于清朝的房屋,是革命烈士黄文杰的故居。不久前,大坪中心小学的一群少先队员在这里上了一堂特殊的课。隔着数十年的光阴,革命先辈为家国、民族舍生忘死的身影跃然眼前。1902年10月6日,黄文杰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大坪区( 2025-07-14 1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