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妇分娩时脸上惊现恐怖血点,背后真相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吴玲珑

很多人都说,生一次孩子,是对妈妈们身心双重考验!不久前,山东一女子顺产时遭遇面部毛细血管破裂、整脸发酵肿大的短视频火上热搜。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近期收官,其中一场女主角金明(李知恩饰演)的分娩戏爆火网络。分娩导致产妇脸上爆出“恐怖”血点,是真实会发生的吗?

图片来自影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对此,浙江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李丽洁解释,分娩时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面部红点、淤血或“红疹”),通常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用力过度或血压骤升导致的微小血管损伤。

分娩用力过猛出血是真实存在的。产妇在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屏气用力时,腹压和胸腔压力急剧升高,导致头面部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类似现象也见于剧烈咳嗽、呕吐或举重时(医学上称“Valsalva效应”)。

此外,血压波动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或分娩时疼痛、紧张导致的血压骤升,可能加重毛细血管破裂风险。还有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少数情况下,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如妊娠期合并血液病)可能使毛细血管更脆弱。

长时间产程也需要注意,产程过长、反复用力或呼吸控制不当会增加血管压力。

避免这种损伤,正确呼吸和用力是关键。

李丽洁强调,分娩时面部毛细血管破裂多为短暂性损伤,无需恐慌(结膜出血同理)。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常在1-2周内自行吸收,不会留疤。产妇遭遇类似情况,可冷敷面部(如干净毛巾包裹冰袋)以减少充血,但要避免揉搓以防止加重出血或感染。若伴随视力模糊、严重头痛或广泛淤血,则需及时就医排除凝血障碍或其他并发症。

预防分娩时毛细血管破裂,正确呼吸和用力是关键。浙江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李秀敏建议准妈妈们要注意这些点。

掌握正确呼吸与用力技巧,避免屏气过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采用“间歇性用力”(宫缩时用力,间歇期放松);避免过度憋气:可尝试“哈气式呼吸”(如“吹蜡烛”动作)以减少面部压力。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分娩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疼痛刺激(可考虑无痛分娩)。分娩时,避免不必要的用力,比如不要过早用力(如宫口未开全时),听从助产士指导。此外,分娩前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破裂后更易感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身体3个部位发麻,可能是脑梗信号

    许多人都体验过“麻木”的感觉,比如蹲久了腿发麻、胳膊压久了发麻等。生活中,大多数的麻是无害的,缓一缓就好了,但有的麻木可能是脑梗的早期征兆。3个部位发麻当心脑梗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缺氧。脑梗发病迅速,病情险恶,发作前常会通过身体传递出一 2025-07-03 10:43:00
  • 这种鞋不要长期穿!可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夏天到了,洞洞鞋因其颜值高、柔软、舒适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但如果穿着不当,“网红鞋”也可能导致脚部更易受真菌感染,产生“崴脚”等运动损伤,对儿童也可能导致足部发育不良。“洞洞鞋虽然有很多洞,但设计上仍有很强的包裹性,其实并不透气。”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真菌专病门诊负责人高爱莉为 2025-06-30 07:07:00
  • 身体的这个地方异常,可能是脑梗的预警,及早发现能救命~

    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出现,非死即残,无一例外。只要摊上了这个病,偏瘫、失语。那么,脑出血如何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呢?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脑出血来临前的症状。身体2个地方发硬,脑出血可能马上来临01 动脉硬化脑部的血管非常丰富。如果脑部的血管硬化了,就会变得很脆,这样就非常危险了,与血管 2025-06-16 09:46:00
  • 太原:快迟到了妈妈拉娃一路跑 胳膊拽脱臼

    本报讯(记者 李涛)上幼儿园快迟到了,妈妈拉着孩子一路小跑,用力过猛,导致孩子胳膊脱臼。5月21日,网格员路过见到,带孩子来到中医诊所,很快复位。 当天上午,荔竹社区网格员刘志英行至兴华南小区附近,见居民康女士抱着3岁的女儿在门口等出租车,孩子大哭不止。询问得知,孩子起晚了,担心上班、上幼儿园迟 2025-05-21 18:25:00
  • 跑马拉松不“掉链子”!专家教你避开新手常见伤病陷阱

    随着2025年春季马拉松赛事高峰的到来,全国各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相继开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跑步爱好者和新手加入挑战。然而,马拉松不仅是体力的较量,也是对关节健康的考验。许多初次参赛的跑者缺乏经验,往往容易因为姿势不当、训练过量或赛后恢复不当而导致关节损伤。如何在“马拉松热”中保持健康、避免伤病?我们 2025-05-03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