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清华教授、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的中国人,得知获奖后她说……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从清华走向世界
又回归中国乡野
她以建筑设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如“针灸”般
激活乡村文化
农耕产业、旅游经济等综合发展
让历史遗存焕发全新活力
她是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
(2025 Wolf Prize in Architecture)
的中国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


从千年古镇中走向清华
徐甜甜出生在莆田涵江
水系、自然空间与树木的天然融合
轻轻叩开了她建筑世界的大门
1992年
16岁的徐甜甜怀揣着好奇与憧憬
带着对建筑和空间的独特感知
被录取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徐甜甜的家乡
大一时
她曾和同学们一起前往山西
追随清华建筑系创始人——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脚步
对云冈石窟和应县木塔开展测绘工作
那时的徐甜甜
“怀揣的还只有对建筑最纯粹的欣赏”
卯榫咬合处千年流转的文化内涵
逐渐化作创作养分
伴随她成长
回忆起在清华建筑学院的求学时光
徐甜甜说
“这是一段严谨且充满探索的旅程”
老师的讲评犀利而精准
线条、比例、结构
每一处细节都需推敲再三
推动呈现更合理优美的结构
建筑学的课堂也从不沉闷
交流、碰撞、灵感交织
在思索与求知中
她逐渐领悟创造的奥妙

回国!
在那个生机盎然的夏天
本科毕业后
20岁出头的徐甜甜
怀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踏上前往哈佛大学深造的旅程
期间
她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建筑事务所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
建筑师和艺术家碰撞交流
“建筑学是一门
需要在实践中历练
在感受中成长的学问”
每一次对话、每一场实践
都在不断塑造着她对建筑的理解
2003年的盛夏
徐甜甜带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踏上归途
那是千禧之初的中国
世界正渐渐看向东方
这份激荡人心的时代脉动
触动了她心底最深处的归属感
徐甜甜毅然辞去了海外工作
带着炽热的心重新启程

实地调研中的徐甜甜
回国后
徐甜甜并未立刻投身建筑设计
而是深入当时正蓬勃兴起的北京艺术圈
她步履不停地走访草场地、宋庄小堡村
感受本土建筑的独特魅力
寻求与艺术家的思想共鸣
在成立个人工作室DnA后
徐甜甜迎来了首个项目邀请——
设计宋庄美术馆
从与策展人、小堡村村干部沟通
到完成最初的建筑实践
她逐渐找到了乡村建筑的设计思路
“要从项目自身条件出发
来思考如何解决设计问题”
2014年至2018年
徐甜甜走入浙江松阳县的上百个村庄
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经济结构特征
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
“建筑针灸”的“手法”逐渐成型——
“小建筑”介入规划、“针灸”式改建
以“节点建筑”激发整片地区的
文化经济活力

松阳县竹林剧场

松阳县红糖工坊

松阳县豆腐工坊
石门廊桥、竹林剧场
红糖工坊、豆腐工坊、油茶工坊……
这些高度贴合当地传统工艺与生活需求的
小体量建筑
在一个个村落里建了起来
建筑的肌理完全融入周围环境
村民的生产劳作
更构成吸引游客的体验空间

缙云县岩宕书房
2021年
徐甜甜及其事务所团队再次获得委托
为浙江缙云县的废弃采石场
制定更新利用方案
经过改造的岩宕
既传承着千年采石文脉和民俗文化遗产
又以其独特的火山岩肌理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推动生态改善的同时
创造出可供当地居民和游客使用的
社会文化场所

活化改造
见证福建土楼的重生
深入乡土的实践中
徐甜甜始终在思考
建筑如何才能超越形式美学
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手段
2022年
她与清华建筑学院老校友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原院长黄汉民合作
选取7座不同类型
残败破损的福建土楼
开启土楼活化利用的探索

福建土楼翠美楼和进士楼
福建土楼
因独特的集体居住模式和历史价值
而被世界熟知
在大众印象里
土楼或许只是那46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知名建筑
但实际上
福建各地分布着数千座土楼
其中大部分因长期闲置而濒临倒塌

福建土楼翠美楼
“如果不采取行动
这些凝聚着地方历史文化的土楼
将在短短几年内消失”
徐甜甜深感责任重大
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塑造
更关乎文化的延续与乡村的未来
可如何让如此庞大的传统建筑群
重新焕发生机?
徐甜甜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修复”的路径
以“微创手术”唤醒沉睡的乡村基因
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
让土楼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
去“还原到自己原生的使用场景中”

福建土楼进士楼中居民生活
在徐甜甜与团队的努力下
无人居住的空间被改造为温暖的阅读室
破败的院落被改造为敞开式的厨房
世代居住在土楼的米酒坊主
如今坐着摇椅边卖酒边泡茶
“活化改造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好多了
人气也旺起来了,产品销路更好了”
福建土楼的活化利用
突破了传统思维
融入了现代手段
赋予古老建筑新的生命
让沉寂的乡村重现生机

接力传承
以建筑设计回应时代需求

黄岩石窟改造项目
在松阳乡村项目中产生的
“最小干预、建筑针灸”理念
如今在徐甜甜的设计中处处可见
2025年
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二十周年
浙江台州黄岩山下郎村
沉睡多年的工业遗址
黄岩石窟焕新亮相
经过徐甜甜及其团队的“微创”改造
石窟原始的通道转化为
交错连续的艺术游廊
从废弃矿坑蜕变为文化空间
逐“绿”生“金”
“建筑针灸”一词
也出现在
沃尔夫奖评委会对徐甜甜的评价中:
她与团队放弃大规模改造套路
以融合性和可持续性为基础的
乡村建筑设计方法
向世界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为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
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为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的
中国建筑师
徐甜甜在收到获奖消息时
却十分平静
“接到电话时是晚上快12点
我甚至没太听清是什么奖
这当然是件好事
但过两天就翻篇了”
对她而言
建筑师的追求从不是奖项与名利
而是对当下工作的无限热爱
徐甜甜说
“这一奖项反映的是全球建筑界
对乡村振兴与社会创新的关注与认可”
她直言
即便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
而中国的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
正成为全球建筑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筑的意义
不仅局限于建造
更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2022年7月
徐甜甜回到清华建筑学院任教
在她的推动下
清华建筑学院的多名师生
也参与到土楼活化的项目中
建筑学院也将土楼改造纳入课程研究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提出设计方案

清华大学师生在福建土楼实地调研
“清华人会保持着永恒的上进心
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我也希望
能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徐甜甜说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清华大学
编辑/廖芸卿
审 签/王 慧莹 监制/乔 虹
点赞转发!
本文来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清华教授、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的中国人,得知获奖后她说……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从清华走向世界又回归中国乡野她以建筑设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如“针灸”般激活乡村文化农耕产业、旅游经济等综合发展让历史遗存焕发全新活力她是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2025 Wolf Prize in Architecture)的中国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从千年古镇中走向清华 2025-08-15 14:20:00 - 盐阜大地上,每一个以烈士命名镇村,都承载着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是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五烈镇是一方鲜血染红的热土,是东台市唯一以烈士命名的镇,先后涌现革命烈士143名。2010年乡镇区划调整,以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5位烈士命名的五烈镇,以朱廉贻烈士命名的廉贻镇,以马广 2025-07-28 17:20:00
- 小伙伴们注意啦!家里人在公立医疗机构看门诊时预存过预交金的现在可以采用线下、线上多种方式退回来了现在看门诊无需再预存预交金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取消门诊预交金”纳入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3月31日起,福建省公立医疗机构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患者看门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告别“先交钱再 2025-07-24 08:54:00
-
华农“桑海渔歌富农实践队”中山行:探索水产养殖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志愿者服务团成员组成“桑海渔歌富农实践队”赴广东中山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以实际行动服务中山市乡村振兴。活动首日,队成员们来到中山市三角镇结民村的梁球福水产苗种厂。在这里,他们与养殖经验丰富的梁球福先生及技术专家就育种策略、销售 2025-07-23 15:23:00 - 受第6号台风“韦帕”影响,今天全省大部有阵雨或雷阵雨,宁德、漳州、福州北部的部分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余地区的局部有大雨到暴雨。台风天气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出行安全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地灾预报预警结果。预计,7月19日20时至7月20日20时,福州市罗 2025-07-19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