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暴力掰腿”!原来关节粘连康复也可以几乎无痛|第医线


膝关节骨折后弯不了腿、肩关节受伤后梳不了头——这是关节粘连患者的日常困境。
作为骨科关节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关节粘连不仅让患者活动受限,更让后续康复变成“煎熬”:要么靠康复师手法硬掰生撕粘连,要么术后自行忍痛锻炼,却常陷入“当天好转、次日反弹”的循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蔡斌团队历经近20年临床探索、8年技术迭代,研发并优化“姆瓦”(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技术,让患者体验了“原来康复也可以是温柔的”。

膝关节粘连后重返舞房
这样的画面在康复机构很常见:治疗床上,患者被牢牢按住,康复师紧握其小腿向大腿方向慢慢掰压,患者因剧烈的痛苦而面目“狰狞”……这种“暴力掰腿”,是不少关节粘连患者的痛苦记忆。
“传统康复的核心问题,是用‘力’对抗粘连的瘢痕组织。”蔡斌解释,关节术后粘连的根源,是瘢痕组织将关节“粘住”导致活动受限。传统手法试图用杠杆原理“撕开”粘连,却忽略了两大关键隐患:一是瘢痕组织本身脆弱,易撕裂出血,反而加重炎症和粘连;二是术后关节周围的骨骼、肌腱本就处于恢复期,用力不当可引发二次伤害。
20多岁的舞蹈生小李,2023年跳舞摔伤致髌骨脱位、内侧韧带断裂,术后1月屈膝仅60度。外院康复无效还积液,关节镜术后再粘连,家长带她来到上海九院,寻求“无痛康复”。
治疗当天,小李在静脉麻醉下接受了30分钟的“姆瓦”松解——蔡斌先通过超声引导完成膝关节腔内三联注射,再用北欧关节松动术轻柔松动膝关节,经过渐进牵伸,粘连的膝关节逐渐被松开了。术后,小李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疼了,屈膝角度直接达到110度!
术后,在48小时的3C疼痛管理支持下,小李在持续被动活动机器上无痛接受屈伸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再经过2周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3周后屈膝角度达130度,能正常上下楼梯。“如果不是‘姆瓦’,我可能已经放弃舞蹈了,如今我又开始恢复训练了。”小李感慨道。

“冻结肩”患者告别“梳头难”
蔡斌强调,随着技术发展,康复早已不是“硬碰硬”的对抗。“我们要做的是‘瓦解’粘连,而非单纯‘撕裂’它——这正是‘姆瓦’技术的核心思路,把“No pain, no gain(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变成‘No pain, more gain(几乎无痛,却有更多获益)’。”
这种技术,同样适用于“冻结肩”的康复。48岁的王女士,左肩疼痛超过3个月,连梳头发、穿胸衣都需要家人帮忙。她尝试过针灸、理疗、推拿,疼痛虽稍有减轻,但肩膀依旧动弹不得。她被诊断为“原发性冻结肩”(俗称肩周炎)。这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传统康复需靠“爬墙训练”等主动锻炼,不仅痛苦,还常因患者不敢用力导致效果不佳。
蔡斌解释,冻结肩的核心问题是发炎的关节囊“缩水”了,先通过超声引导向关节腔内注射足量生理盐水,用液体压力“撑开”挛缩的关节囊的同时也注入了强力的抗炎药物,再配合康复师的手法松解粘连,能实现“1+1>2”的效果。经过三周两次的超声引导肩关节腔液压扩张+手法松解治疗,王女士的肩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也大幅改善。

“无痛康复”亮点在哪?
“‘姆瓦’绝非坊间所说的‘麻推’,而是一套系统、科学的康复工程。”蔡斌介绍,这项技术创新性地将北欧关节松动术引入MUA,配合术中三联注射和术后“3C”管理(镇痛泵、持续加压冷疗、持续被动运动),从治疗到恢复的全流程保障患者无痛,同时加速康复,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显著提升。
历经8年的临床验证与完善,“姆瓦”技术的核心创新点可总结为三点:
一是北欧关节松动术的应用:区别于传统“暴力牵拉”,该技术“温和瓦解”粘连,避免二次损伤;
二是术中超声引导三联注射:在超声精准定位下,通过药物注射辅助松解粘连、控制炎症,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三是术后3C管理:镇痛泵持续缓解疼痛、持续加压冷疗减轻肿胀、持续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三者结合确保康复“不反弹”,加速功能恢复。
“很多患者存在‘伤筋动骨一百天,躺着不动才能长好’的误区,这是错误的。”蔡斌特别提醒,骨折、关节术后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康复”,三者缺一不可。在九院,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在入院行关节置换的第一天,在术前就由康复团队介入,提前启动“康复方案”,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而且,康复不止是恢复关节角度,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功能——比如能走路、能梳头、能重返工作或爱好,这才是康复的最终目标。
如今,九院康复科团队每年接诊数百例各个关节粘连患者,与骨科、麻醉科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实现无痛、加速康复,有效率超过95%;同时通过学术讲座、技术培训,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越来越多的关节粘连患者告别了“忍痛康复” 的历史,在科学、温柔的治疗中重获运动自由。
“我希望通过‘姆瓦’技术的推广,改变人们对关节粘连传统康复的认知——康复可以不痛苦,且能更高效。”蔡斌说。
原标题:《告别“暴力掰腿”!原来关节粘连康复也可以几乎无痛|第医线》
栏目编辑:王蕾 题图来源:新民制图 图片来源:通讯员 奚荣佩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
相关文章
- 膝关节骨折后弯不了腿、肩关节受伤后梳不了头——这是关节粘连患者的日常困境。作为骨科关节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关节粘连不仅让患者活动受限,更让后续康复变成“煎熬”:要么靠康复师手法硬掰生撕粘连,要么术后自行忍痛锻炼,却常陷入“当天好转、次日反弹”的循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蔡 2025-09-09 13:22:00
- 【来源:红网】手术现场。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阳颖 娄底报道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后,突然感觉脖子僵硬疼痛,还会出现手臂发麻、手指无力的情况?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出的“求救信号”!患者胡大叔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受害者。20多天前的一个早晨,他一醒来 2025-08-27 21:13:00
- 【医界观察】 作者:王刘安(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健康信息学专委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编者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公立医疗机构已于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以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阑尾炎手术为例,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阑尾切除术”患者过去3年平均住院费用 2025-08-23 03:44:00
- 【来源:国家药监局】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Daiichi Sankyo Europe GmbH申报的注射用德达博妥单抗(商品名:达卓优)上市,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线化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IHC 2025-08-22 19:38:00
-
从“技精于勤”到“德馨于行”,武汉市第一医院这样炼就“温暖IP”
7月8日,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利济路院区启动答辩评审。据悉,该院共有8项创新医疗技术入围综合评审,其中6项最终成功入选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武汉市第一医院陈柳青教授团队研发出国内领先水平的多器官芯片,参加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 2025年8月1 2025-08-19 1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