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经意的7个日常行为,正在损耗你的大脑!现在改还来得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5:37:00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瞬间: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

大多数人会以为是“太忙太累”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一些日常行为,正在悄悄地损耗你的大脑。

1.常吃高脂高糖食物

如果我们把大脑比作一部精密运转的超级计算机,那它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被“垃圾燃料”填满。

一篇发表于神经科学期刊《自然评论-神经科学》上的综述论文指出,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低纤维,会显著降低脑内一种叫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水平,导致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受阻,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在思考、记忆甚至情绪调节过程都会“卡壳”。

该综述引用的一个动物实验里,研究人员曾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小鼠三周,就发现小鼠的海马体区(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中枢”)出现了 BDNF 表达下降和突触可塑性受损的情况,伴随认知能力的减退。

这并不只是动物实验室里的数据,芬兰东部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大量横断面研究和部分干预研究,系统梳理了健康行为与大脑的关联,发现那些常吃油炸食品、红肉、加工零食、甜饮料、精制谷物,摄入蔬菜水果鱼类不足的孩子,往往认知测试得分较低,学习成绩更差,情绪波动也更明显。

不仅如此,饮食还会影响大脑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的官方科学期刊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摄入高饱和脂肪和高糖,会削弱大脑在受伤后的可塑性反应,延缓神经修复,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对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2.久坐不动

你也许知道,久坐不动会让人发胖,心血管出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会让大脑“缩水”。

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监测142名健康日本成年人的脑成像发现,缺乏运动与大脑灰质体积下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尤其是在控制情绪、记忆和决策的关键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这些区域“掉容量”,意味着你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记忆力衰退。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即便其他生活方式较健康,只要运动不足,灰质体积还是会下降。如果再叠加其他不良习惯,如高BMI、独居、饮酒等,对大脑的损伤会更明显。

而与之相反,规律运动能显著提升大脑健康。一篇整合了大量现有文献与专家共识的研究指出,运动能促进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释放,增强突触功能,提高神经可塑性,是“刺激大脑生长”的天然良药。

久坐不只是“屁股受苦”,它的影响会一路传导到你的脑细胞。动起来,才是对大脑最直接的保护。

3.睡得太少

“睡个好觉”这件事,可能是你保护大脑最被低估的方式之一。

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大脑多个区域的灰质体积减少,包括负责专注、记忆和情绪调节的岛叶、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等区域。这些改变并不仅仅出现在老年人或失眠症患者身上,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同样可见,可以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和工作表现。

睡眠,是大脑最便宜也最有效的“修复程序”。别再把“熬夜”当作常态,它可能正在默默蚕食你的神经系统。

4.情绪持续低落

人们常说“情绪影响身体”,而坏情绪对大脑的打击尤为深远。

长期处在抑郁、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中,大脑并不是“心情差”这么简单,而是会真正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比如海马体萎缩、小血管发生病变。这背后,有一个被低估的“隐形杀手”——慢性低度炎症。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不良饮食模式,会激活身体的炎症通路,释放促炎因子,这些促炎因子长期累积后,不仅削弱神经保护机制,还会损伤脑组织结构和功能。

两位精神医生在《密苏里医学》杂志上刊登论文指出,长期抑郁状态会导致BDNF水平下降,炎症反应增强,进而削弱神经元的生长、分化与突触连接功能。

反过来看,那些拥有更高“主观幸福感”评分的人群,在记忆力、自评大脑灵敏度等方面表现更好,与脑区灰质体积正相关。

5.长期缺乏社交联系

孤独不只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慢性“神经耗损”。

研究发现,长期缺乏社交联系的人群,其大脑灰质体积显著低于社交活跃者。尤其是与情绪调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脑区,如前扣带皮层和顶叶联合区,在这类人群中更容易萎缩。

除了灰质变化,孤独感还可能增加认知退化和老年痴呆的风险。专家指出,长期社交隔离会加速认知储备的消耗,增加大脑应激状态,甚至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让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慢慢“钝化”。

保持社交联系不只是为了“有人聊天”,而是在帮你的大脑维持活力。大脑喜欢“热闹”,也需要“互动”。

6.饮酒过量

不少人日常都喜欢喝酒,殊不知酒精可能正在悄悄地在你的大脑里“掏空地基”。

长期高强度饮酒与大脑多个区域灰质体积减少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决策、注意力和情绪调节有关的前额叶皮层、扣带回、颞上回和岛叶等区域。这些脑区一旦萎缩,不仅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还可能让情绪变得更不稳定,甚至出现行为冲动。

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是青少年群体,只要饮酒频率高,也会在没有成瘾的前提下出现显著的灰质减少,研究指出,饮酒的青少年的前额和侧脑区都更薄、更小。

更长远地看,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饮酒引发的脑萎缩具有慢性、进展性的特征,很多人意识到认知功能出问题时,实际脑容量已经悄悄流失了不少。

别以为“喝点小酒没关系”,大脑对酒精的容忍度,其实比你想象的低得多。

7.忽视大脑需要的营养素

大脑是全身最“耗能”的器官之一,每天要消耗人体约 20% 的能量,对各种营养素的依赖也极高。缺乏特定营养,不仅会让你没精神,更可能慢慢侵蚀你的大脑功能。

以维生素B12、叶酸和锌为例,它们都与认知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这些微量营养素一旦缺乏,可能引发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被误认为是“抑郁”或“老年痴呆”的前兆。

Omega-3脂肪酸则是神经元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中的 DHA,参与神经信号传导、突触可塑性调节,对学习和记忆起着支撑作用。一旦摄入不足,大脑就像失去了润滑油,不仅运行效率降低,还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攻击。

此外,研究还发现,营养干预可以帮助大脑从创伤或疾病中更快恢复。在动物实验中,补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饮食能显著改善脑损伤后的恢复效果,增强神经连接与可塑性。也就是说,吃对东西,不仅能防病,还能帮大脑“修补漏洞”。

营养,不只是喂饱身体,更是“养脑”的基本功。别等到脑子反应慢了、记性差了,才追悔莫及。不过,这也不代表可以大量补充,多了也是不合适的,建议先咨询医生,根据专业建议进行适量、合理补充。

从今天起,少点糖油混合物、多点深睡眠,迈开腿、交朋友、管好情绪,再把脑子需要的营养补起来,这才是我们对大脑的最好呵护。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何珊珊(实习)

相关文章

  • 民警及时救助被困电梯内人员

    本报讯 通讯员梁传伟 首席记者吕洋报道 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东尖头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某居民楼内有人被困电梯,情况危急。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发现电梯停在一楼,但就是打不开门,通过与被困人员对话,得知电梯突发故障,导致他们被困其中。民警一边通过电梯通话装置,耐心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告知他 2025-07-16 07:22:00
  • 身体3个部位发麻,可能是脑梗信号

    许多人都体验过“麻木”的感觉,比如蹲久了腿发麻、胳膊压久了发麻等。生活中,大多数的麻是无害的,缓一缓就好了,但有的麻木可能是脑梗的早期征兆。3个部位发麻当心脑梗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缺氧。脑梗发病迅速,病情险恶,发作前常会通过身体传递出一 2025-07-03 10:43:00
  • 一种让牙齿容易脱落的病,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近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师韦东奕开通个人账号并发布了相关视频。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中,韦东奕牙齿有缺失,据其家属回应,韦东奕牙齿的问题有很多原因,患牙周炎曾治疗多次,还要去医院检查。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35~44岁的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超三成,55~64岁的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接近八成。牙周炎,很 2025-06-09 11:16:00
  • 辣点财经|Z世代“剁手”潮玩,情绪价值狂吸金

    当下,火得一塌糊涂的是啥?没错,就是潮玩。你瞧瞧,大街小巷,潮玩店那是一家接一家地开;线上平台,盲盒、手办、隐藏款,预售期直接排到明年。这潮玩经济,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嗖”的一下就蹿起来了。你可能想不到,这些均价几十百来块的小小潮玩,正撑起一个千亿级市场,让人疯狂上头、让资本争相入局。当代年轻人,不 2025-04-22 19:16:00
  • 山西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前往迎泽公园开展研学活动

    本报讯 (记者 李杰华 通讯员 吕娜)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4月19日,山西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前往迎泽公园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动植物标本制作,认知花卉、树木等,感受生态环境,从小培养孩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在迎泽公园,在幼儿园老师同步组织了多个小组游戏,包括寻找 2025-04-20 2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