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打卡”到“入戏”:当旅游遇上传统文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4:04:00    

穿上传统服饰在历史文化街区拍照“打卡”、在街边成为经典话剧里的一位“群演”……


这是近年来,许多人选择的旅游新方式,也是各地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的生动实践。在这场游客与地方文旅的“双向奔赴”中,旅游的定义正在被加入更多社会发展的新注脚。


旅拍打卡,解锁旅游新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8748.2万人次,环比增长34.3%,同比增长9.7%。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99.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1亿元。


据途牛发布的《2025清明出游消费盘点》显示,“名山胜景+文化寻踪”是清明出游的热门主题之一。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贵州、云南、河北、内蒙古、陕西成为2025年清明假期县域文旅增速Top5省份。不少人奔着随时计划、随时打卡的盼头来到内蒙古,亲民的物价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让旅途性价比拉满。


走进内蒙古各地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红墙前尽是身着传统服饰的娇姿倩影。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脚踩石板路,从古装剧的街景中穿梭而过,恍惚间仿佛置身于重叠的历史时空。


游客林燕燕和朋友举着手机,以霓虹灯映照下的古城墙为背景拍照。她说:“这里古老的城墙和时髦的商街相映成趣,拍照打卡很‘出片’。”


和林燕燕一样,在历史文化街区,换上传统服饰,化上精致仿古妆容,来一组美美的旅拍,是许多年轻人选择的旅游“打卡”新方式。


今年以来,内蒙古旅拍十分火爆,这一文旅新业态为不少老街区注入新活力。“适逢节假日订单都爆满。”在当地经营摄影店的宝鹰说道,“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名顾客。”


位于包头市的包头金街结合当地特色,推出具有国风主题的场景布置,涌现一批经营汉服租赁、国风手工艺品商店及摄影工作室。数据显示,中国旅拍企业注册量超过2500家。2024年,2500多万人次的消费需求,撑起了中国旅拍近400亿元的新赛道。


全国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分析,社交媒体的盛行,使旅拍成了文化消费热点。“打卡”也需要文化味儿,身着传统服饰拍照为人们进入历史空间、感受特色文化氛围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也为人们带来差异化的审美体验。


沉浸式演出,在深度游中“入戏”


在天津,金街商圈大铜钱广场正在“沉浸式”演出经典话剧《日出》片段。


只见人群中央走出一位着灰色长衫、拎着皮箱的俊秀青年。他站在原地张望了片刻,俯身询问一旁的陌生人:“请问,您听说过陈白露小姐吗?”“您知道她在哪吗?”……


一阵爵士乐响起,热闹的舞会开场。黄包车夫、油头商人、花花公子、管家等角色陆续登台,演员与观众不过几米距离,独属于老天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场演出中,每一位游客都成了演出中的一份子,深度“入戏”。


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冯先生说,他小时候看过《日出》电视剧,剧中人走进现实,颇有一种穿越之感,“这种形式很新颖,让外地游客对天津的历史文化产生更多了解。”


金街管委会主任龚泓如介绍,“城市剧场”的火热,对金街商圈来说意义非凡。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津派历史风情,同时也为商业街区带来蓬勃人气和消费活力。


“随着游客需求内容多样化,餐饮、旅游、零售、商圈、夜经济、文娱、数字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特色、多元、体验型服务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内蒙古师范大学杨蕴丽教授分析,近年来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文化属性凸显,文化消费成为新风尚。


无论是持续火热的“旅拍”,还是各类在公园、商场、景区、街道上演的沉浸式演出……游客都在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体验重新定义“旅游”


在小红书平台上,“文化旅游”这一话题的浏览量超5000万次、超16万次讨论。文化参与、非遗体验等成为热门。一些热衷于深度体验文化游的博主们也在分享自己的体会。


小红书用户“长歌”写道:“传统文化体验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净土。”


“深度游不像是在度假,而更像是在这里生活。在累积的日常中感受文化的细微差异,以及对于一个城市从陌生到熟悉这种舒适区得以扩展的体验,是我从旅途中获取能量的根源。”网友“安”如是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认为,从热爱到参与,传统文化体验式旅行反映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次文化认知,而是追求深度感受、深度体验、仪式感和情感价值的复合型消费需求。


旅游为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提供了重要载体,日渐高涨的文化深度游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土壤”。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2023年-2024年,全国共活化利用300多片历史文化街区、1800多个历史建筑,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知名学者冯骥才所说:“‘深度旅游’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旅游。它依靠文化,反过来对文化又是一种开掘、展示和弘扬。如果我们大力开展‘深度旅游’,想想看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地域不同,文化相并,将会有多么灿烂多姿的文化被开采和表现出来。古老中国将出现多么瑰丽的文化景观!”



来源:新华网

作者:沈冰洁 贺书琛 宋瑞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

  • 果然视频|内蒙古一景区道路被洪水冲断,当地:雨停了,路还在修

    7月26日,一名网友发视频称,内蒙古乌兰察布红石崖景区道路被洪水冲断,形成3米多宽缺口。2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联系当地一名商户得知,现在雨已经不下了,路还没修好。25日,内蒙古红石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曾发布关于临时关闭景区的通知,称受暴风雨天气影响,通往红石崖草原景区路段被洪水冲断。为保障广大 2025-07-27 14:45:00
  • 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企业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 涉事矿业公司2月官文显示曾更换浮选车间格栅板

    据新华社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根据官 2025-07-24 01:41:00
  • 甘肃一4A景区被曝收300元“天价过路费”,当地文旅部门:已下发整改函

    马蹄生态文化旅游区三十三天石窟。 图片来源:马蹄生态文化旅游区官网近日,甘肃一家4A级景区被指收取“天价过路费”,引发关注。对此,当地文旅部门作出回应。7月23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甘肃省张掖市马蹄寺至金塔寺的208县道和334乡道上,遭景区人员设卡收费,每人300元且不包含景点门票 2025-07-23 13:51:00
  • 古老那达慕 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2日电(记者魏婧宇)夏季的内蒙古草原,又进入了“那达慕季”。游客王女士从江西慕名而来,出了锡林浩特机场不是打车,而是骑上骏马“打马”前往那达慕会场,这让王女士激动不已:“来内蒙古就是为了骑马,没想到下了飞机就能体验到。”过去,牧民们骑着马、赶着勒勒车参加那达慕,如今游客们也骑乘“ 2025-07-22 15:55:00
  • 事业编!招100人

    为了进一步夯实师资队伍,推动教育事业迈入新发展阶段,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关于启动2025年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内蒙古科技大学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00名。本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00人,其中,专任教师岗位9 2025-07-22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