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卡”到“入戏”:当旅游遇上传统文化
穿上传统服饰在历史文化街区拍照“打卡”、在街边成为经典话剧里的一位“群演”……
这是近年来,许多人选择的旅游新方式,也是各地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的生动实践。在这场游客与地方文旅的“双向奔赴”中,旅游的定义正在被加入更多社会发展的新注脚。
旅拍打卡,解锁旅游新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8748.2万人次,环比增长34.3%,同比增长9.7%。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99.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1亿元。
据途牛发布的《2025清明出游消费盘点》显示,“名山胜景+文化寻踪”是清明出游的热门主题之一。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贵州、云南、河北、内蒙古、陕西成为2025年清明假期县域文旅增速Top5省份。不少人奔着随时计划、随时打卡的盼头来到内蒙古,亲民的物价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让旅途性价比拉满。
走进内蒙古各地历史文化街区,青砖红墙前尽是身着传统服饰的娇姿倩影。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脚踩石板路,从古装剧的街景中穿梭而过,恍惚间仿佛置身于重叠的历史时空。
游客林燕燕和朋友举着手机,以霓虹灯映照下的古城墙为背景拍照。她说:“这里古老的城墙和时髦的商街相映成趣,拍照打卡很‘出片’。”
和林燕燕一样,在历史文化街区,换上传统服饰,化上精致仿古妆容,来一组美美的旅拍,是许多年轻人选择的旅游“打卡”新方式。
今年以来,内蒙古旅拍十分火爆,这一文旅新业态为不少老街区注入新活力。“适逢节假日订单都爆满。”在当地经营摄影店的宝鹰说道,“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名顾客。”
位于包头市的包头金街结合当地特色,推出具有国风主题的场景布置,涌现一批经营汉服租赁、国风手工艺品商店及摄影工作室。数据显示,中国旅拍企业注册量超过2500家。2024年,2500多万人次的消费需求,撑起了中国旅拍近400亿元的新赛道。
全国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分析,社交媒体的盛行,使旅拍成了文化消费热点。“打卡”也需要文化味儿,身着传统服饰拍照为人们进入历史空间、感受特色文化氛围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也为人们带来差异化的审美体验。
沉浸式演出,在深度游中“入戏”
在天津,金街商圈大铜钱广场正在“沉浸式”演出经典话剧《日出》片段。
只见人群中央走出一位着灰色长衫、拎着皮箱的俊秀青年。他站在原地张望了片刻,俯身询问一旁的陌生人:“请问,您听说过陈白露小姐吗?”“您知道她在哪吗?”……
一阵爵士乐响起,热闹的舞会开场。黄包车夫、油头商人、花花公子、管家等角色陆续登台,演员与观众不过几米距离,独属于老天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场演出中,每一位游客都成了演出中的一份子,深度“入戏”。
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冯先生说,他小时候看过《日出》电视剧,剧中人走进现实,颇有一种穿越之感,“这种形式很新颖,让外地游客对天津的历史文化产生更多了解。”
金街管委会主任龚泓如介绍,“城市剧场”的火热,对金街商圈来说意义非凡。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津派历史风情,同时也为商业街区带来蓬勃人气和消费活力。
“随着游客需求内容多样化,餐饮、旅游、零售、商圈、夜经济、文娱、数字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特色、多元、体验型服务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内蒙古师范大学杨蕴丽教授分析,近年来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文化属性凸显,文化消费成为新风尚。
无论是持续火热的“旅拍”,还是各类在公园、商场、景区、街道上演的沉浸式演出……游客都在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体验重新定义“旅游”
在小红书平台上,“文化旅游”这一话题的浏览量超5000万次、超16万次讨论。文化参与、非遗体验等成为热门。一些热衷于深度体验文化游的博主们也在分享自己的体会。
小红书用户“长歌”写道:“传统文化体验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净土。”
“深度游不像是在度假,而更像是在这里生活。在累积的日常中感受文化的细微差异,以及对于一个城市从陌生到熟悉这种舒适区得以扩展的体验,是我从旅途中获取能量的根源。”网友“安”如是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认为,从热爱到参与,传统文化体验式旅行反映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次文化认知,而是追求深度感受、深度体验、仪式感和情感价值的复合型消费需求。
旅游为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提供了重要载体,日渐高涨的文化深度游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土壤”。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2023年-2024年,全国共活化利用300多片历史文化街区、1800多个历史建筑,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知名学者冯骥才所说:“‘深度旅游’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旅游。它依靠文化,反过来对文化又是一种开掘、展示和弘扬。如果我们大力开展‘深度旅游’,想想看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地域不同,文化相并,将会有多么灿烂多姿的文化被开采和表现出来。古老中国将出现多么瑰丽的文化景观!”
来源:新华网
作者:沈冰洁 贺书琛 宋瑞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
- 【来源:彭水融媒】曾经冒着浓烟见证工业岁月的废弃烟囱如今在彭水迎来华丽蜕变摇身成为彭水旅游打卡新地标褪去旧时光的沧桑,这座烟囱被赋予全新活力 —— 独特的工业风造型搭配创意设计,夜晚灯光亮起时更添几分梦幻氛围。无论是站在远处捕捉烟囱与山水的和谐画面,还是近距离感受工业遗存与现代旅游的碰撞,随手一拍都 2025-09-15 15:05:00
- 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百年变局与科技革命交织的当下,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或许藏在两个关键词中:文化与质量。文化是基础的、深沉的、持续的力量;质量是生命、根基、声誉;品牌是全部无形资产 2025-09-10 13:38:00
- 地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受生态红线限制,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大量年轻人外出谋生,村子一度沉寂。近年来,西流南村支村“两委”与全体村民携手,以系统性思维破局,锚定“生态优先、转型发展”方向,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小村落正焕发新的 2025-09-10 09:21:00
- 靖州:湘黔边界赶歌场 民族团结谱新篇9月5日,秋高气爽,湘黔边界群山环抱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岩湾村,迎来了一场民族文化交流的盛宴。作为湖南省靖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年靖州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暨四十八寨赶歌场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此盛大举行。湘黔两省边界各族同胞以歌传情、以舞 2025-09-08 14:44:00
- 人气IP猫星星作者高平表示:未来希望把岭南文化×大湾区高新科技融入动漫创作。“漫睇大湾区”粤港澳动漫艺术家采风交流活动火热开展,艺术家们深入感受大湾区的文化魅力与科技活力。高平也带着儿子来到现场采风,希望在大湾区成长的孩子,从小亲近并了解#岭南文化 的瑰宝。视频丨记者 刘泳希 黎杰文 王漫琪 彭灏明 2025-08-28 1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