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青云镇:“四聚焦”绘就和美宜居乡村
鲁网4月15日讯 近年来,临沭县青云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镇村干部坚持“促增收、促发展、增内涵、塑形象”一体推进,全面提升了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治理水平。

聚焦“富在农家”,蓄积经济发展动能。按照县级“一主两辅多特”产业体系,紧扣青云生态绿色优势,深耕绿色产业发展引领,重点打造“一片林子、一个山头、一片叶子”“三个一”产业,助推群众持续就业增收。2024年来,新增12个绿色产品提质增效项目,红薯和板栗产量达1.2亿斤,带动群众务工900余人次。按照“合作社+能人+农户”实施方式,全镇杞柳种植2.3万亩,种植农户达2200余户。借助“林+N”循环产业链发展东风,通过组织引领、政策扶持与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完成林下种植1552亩,户均增收5800余元。
聚焦“学在农家”,激发人才创业活力。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以平台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储备321名乡土人才。依托“金滩栗海”,以“民宿+”等形式释放旅游红利。2024年以来,建成投入使用民宿5栋、农家乐1家,新增传统民房民宿改造7栋,累计接待游客2.3万余人次。依托科技特派员、农业指导员等专技人才开展农技培训,宣传惠农政策,提升群众发展创业本领。
聚焦“乐在农家”,涵养文明乡风民风。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共治”的多元治理共同体,有序推进36个村(社区)积分制、红白理事会等机制建设,加大滥办酒席、薄养厚葬等整治力度,引导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行动中潜移默化涵养文明乡风、培养淳朴民风。《沙窝村“网红+”模式赋能乡村治理》《李埠子村建立“邻里互助”模式》被评选为县委政法委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优秀案例 。
聚焦“美在农家”,打造和美宜居乡村。学习运用“百千工程”经验,打造示范点6个,深入推进“两改两治理”,采取“代建为主、自建辅助”模式进行农户圈舍改造与厕所改造,完成“圈改”24户,“厕改”637户。优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套。以县级十件民生实事为契机,完成30个村电改5150户,灶改598户,建立积分制、红黑榜等制度,带动群众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下一步,青云镇围绕“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作经验分享与成果展示,交出2025年奋战“百千工程”的“青云答卷”。面对新时期新要求,镇党委政府将吸收好、运用好现场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做大做强。(通讯员 王朝学)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24 鲁网
相关文章
-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市区两级携手开展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营造食品安全共治氛围,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万达广场围绕“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主题,开展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2025-09-15 15:10:00 - 各位考生: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5年度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乡村振兴等专干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通知》(藏组发〔2025〕36号)精神,现将昌都市2025年度从优秀乡村振兴等专干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事宜公告如 2025-09-15 11:49:00
- 地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受生态红线限制,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大量年轻人外出谋生,村子一度沉寂。近年来,西流南村支村“两委”与全体村民携手,以系统性思维破局,锚定“生态优先、转型发展”方向,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小村落正焕发新的 2025-09-10 09:21:00
- 为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创新打造“普法惠民大篷车”法治宣传基层行服务品牌,整合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推动普法宣传进企业、进乡村、进集市、进小区,进入农户家中,不断筑牢乡村振兴法治基石。针对企业经营和职工权益保障中的法律需求, 2025-09-06 12:28:00
- 2025年以来,南古镇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土地空档期,大力推广麦后复种模式,通过科学轮作倒茬,实现“一地双收”,有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为群众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近日,走进南古镇岔家堡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旋耕机来回穿梭,对田地进行复垦,刚收割完小麦的村民又开始了新一轮 2025-08-29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