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手记:举目望苍穹,天涯共此时——写在神舟二十号发射成功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07:00    

记者手记:举目望苍穹,天涯共此时

——写在神舟二十号发射成功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中国军网记者 王粲

举目望苍穹,流星匆匆划过,消失在浩瀚的宇宙;而那些“牧星人”,却用热爱在永恒的天幕里刻写着自己的坐标。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暮色中的一抹橙红刺破苍穹,搭载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带着“牧星人”的追求与梦想奔赴中国空间站。

此刻,天空中的这抹“橙红”与55年前划破长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重叠,寓意着今天本就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恰逢第10个中国航天日,中国人再次出征太空,从戈壁滩上的手摇计算器,到常态化运转的“天宫”,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始终播撒着自力更生的火种。

2025年4月23日,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多年来,这片戈壁与黄沙间拔地而起的科技绿洲,承载着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第一艘载人飞船……都在此乘“东风”,阅看“八千里路云和月”。

斗转星移,新的故事还在不断续写……

来到现场,那些电视转播里没注意到的细节一下子在眼前展开,原来火箭发射时形成的这束橙红之光如此壮美。

正如汽油于汽车而言的不可或缺,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必不可少。不同推进剂燃烧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那是航天人在这片蓝天上绘就的巨幅画卷。

从1999年11月20日,伴随戈壁上的一声惊雷,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到今日神舟二十号发射成功,负责能源保障工作的张立清一直是这片天空的妙笔绘者。

说起承担此次任务时的心情,张立清告诉记者三个字——平常心。

回忆起曾经的惊心动魄,就更能懂平常心的难得。在某次发射任务的前夕,张立清和同事们在某设备上发现一些微量的多余物。

“多余物是什么?怎么来的?影不影响任务?需不需要推迟发射时间?”无数的问题蜂拥而至。

十几个小时内,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那一夜,无人入眠。压力就是动力,在所有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问题顺利解决,第二天火箭如期发射。

从初出茅庐到“身经百战”,张立清经历了载人航天的全过程,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解压方式——逛公园。

“这些年,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张立清说道,“有压力的时候,在这里散散步,拼搏的劲儿也会再生。”

2025年4月24日,东风航天城内公园一角。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此次发射前,记者特意在航天城里的几个公园转了转。这里和其他公园没有什么不同,但于张立清几十载的工作生涯而言,戈壁里的这片绿和火箭发射时的橙红一样绚丽。

近年来,载人飞行任务呈现高密度、常态化趋势。虽然有过之前数次的成功经验,但从现实层面上讲,要想稳妥可靠完成任务,并不容易。

负责测发工作的谌廷政告诉记者:“虽然每次发射任务的整体流程有相似之处,但无论是飞船、火箭还是发射场都在不停地迭代、改进。”对于技术改进,谌廷政很有发言权。

十几年前,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开发了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加注对接系统,创新地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这项全新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细长火箭箭体晃动时的实时跟踪随动难题。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待发射。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如今,在我面前的这座发射场经历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演进。但技术状态变化后,会产生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们详细分析、严格测试,确保发射的安全。

“永远带着第一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的谨慎态度。”谌廷政说道。

和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发射成功时,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心安。”李俊告诉记者,这样的心情不是第一次,而是每一次。

回忆起来到单位的第三年,李俊作为中心硬件、软件改造中的一员,被分配负责其中一个核心软件。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只有两年,但拿到任务书、做调研都要花时间,真正留给他和同事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

“我感觉很幸运。”李俊笑着对我说。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现场。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当手机里传来“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时,我正举目仰望。几个小时后,“满载一船星辉”的神舟二十号即将抵达“天上宫阙”,迎来新一场“迎来送往”。

2025年4月23日,“飞天圆梦,登月有我”主题无人机灯光秀上无人机编队展现中国空间站拼成“T”字构型。中国军网记者王粲 摄

在时间的刻度里举目远望,两千年前屈原“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的问题与此刻同频共振,从《天问》到“问天”,一代代航天人不断探索着我们对于浩瀚宇宙的认知边界。

在空间的经纬里举目远望,“东风”“北京”“华山”“江阴”……与我一同屏住呼吸。从陆地上的测控站到海洋中的测量船,亿万人民与航天人都在期待同一个结果。

举目望苍穹,又一次在“蓝色幕布上”挥墨的张立清并没有特别激动,只道寻常就是最好的答案。

举目望苍穹,正在飞行分析评估中心看着屏幕的谌廷政,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养精蓄锐迎接不久后的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

举目望苍穹,电视转播看不到的大厅二楼,李俊松了一口气,结束后可以好好陪陪家人,尤其是那个“头号小粉丝”。

举目望苍穹,天涯共此时。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李庆桐

相关文章

  •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矿震 6人被困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悉,9月10日1时44分,富力煤矿发生矿震,井下部分巷道破坏。目前,2人已成功获救被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尚有6人被困。现场救援正在进行中。(总台记者 张艺馨) 2025-09-10 11:41:00
  • 前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2%

      本报北京9月6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7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19983亿元,增长15.3%;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3%。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前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同 2025-09-08 17:53:00
  • 南京购房补贴到期后不再延续补助政策

    记者8月28日从相关部门获悉,近期南京市房产局联合多个部门对当前全市购房政策进行梳理评估,总资金1亿元的新房购房补助政策最迟截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结束后将不再延续。据悉,为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增强政策精准性,持续释放改善性需求,南京市房产局日前牵头规资、建委、财政、公积金、网信等多 2025-08-29 09:34:00
  •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发射!一文看懂我国商业航天“含新量”+“含金量”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8月26日3点0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进行全流程优化此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八号甲火箭是我国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 2025-08-26 14:48:00
  • 机器人如何自主料箱搬运?带你探访人形机器人仿真训练场

    今天(24日),第27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安徽合肥开幕。来自国内100多所高校的200余支参赛队伍,带着320多台人形机器人,在全程无遥控的情况下,依靠机器人“全自主”识别环境,在多地形通行、智能避障与高效搬运等方面展开比拼。本次比赛的场地模拟了真实的工业场景,机器 2025-08-24 2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