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只债基首发成绩不俗,外资公募争相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7:53:00    

面对市场波动加大,外资公募基金今年显著加大了债券型基金的产品布局力度。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外资公募密集推出债券基金新品,涵盖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等多个细分类型。多家机构的产品发行取得了不俗的首发成绩,显示出市场对外资债券基金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外资公募债基持续扩容

今年以来,外资公募在产品布局上整体偏向固收,新发产品多以债券型基金为主。

目前正在发行期内的贝莱德富元添益就是一例。该基金是一只二级债基,于4月7日起正式启动认购。贝莱德富元添益是一只以量化投资为核心策略的二级债基,以A股行业轮动模型结合债券久期轮动和信用利差轮动策略,专注于中低频量化投资,力求在股债市场中捕捉长期大类资产溢价。

施罗德基金也在今年3月推出了一只中长期纯债型产品——施罗德添源纯债。该基金的首发规模接近60亿元,显示出投资者对稳健型债券产品的持续关注。

安联基金也推出了二级债基——安联安裕,主打稳健收益与灵活应对并重的投资思路,进一步完善其在固收产品线上的布局。

宏利基金同样在年内积极布局债券产品,先后发行了宏利悦利利率债和宏利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两只产品。前者定位于中长期纯债投资,后者则是一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跟踪同业存单AAA指数。两只基金首发规模分别达60亿元和50亿元,显示出其产品设计受到市场高度认可。

摩根资产管理也在今年新发了多只债券产品,覆盖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与二级债基等多个细分品类。

债市结构性机会仍存

回顾年初以来的债券市场走势,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指出,市场对央行快速降息降准形成预期并进行定价,推动长久期到期收益率快速下行。春节后至3月中旬,资金面偏紧,且降息降准未如期落地,市场随即出现调整,长债大幅回撤。

3月中旬后,资金环境逐步改善,叠加市场对关税议题的猜测开始发酵,债市迎来短期反弹。王晓京表示,预计利率债到期收益率仍有一定的概率继续下行,甚至可能再次逼近前期低点,或者突破低点。

不过,王晓京也强调,此次经济的刺激力度是否超过预期,投资者仍需拭目以待。此外,财政政策或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收复失地后,或许不会过度下探。

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施同亮判断,2025年,利率债市场或将呈现“小年”特征,全年利率下行幅度相对受限。

在此格局下,信用债的相对收益吸引力开始上升,二季度或将成为重要的配置窗口期。然而,他也提醒投资者,信用债市场容易受到政策性因素干扰,例如受化债影响,目前国内信用债规模体量在缩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分主体来看。

首先是城投债方面,施同亮认为,城投债的短期安全性受化债政策支撑,但长期需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因此,建议关注三年以内的短久期品种,结合区域精选个券。银行二永债方面,二永债的流动性优势突出,成交量也是信用债里最大的。尽管今年一季度信用利差对应去年年中有所走阔,但仍处于2020年以来20%—30%分位数,配置价值显现。若二季度基准利率下行,3—5年期二永债利差有望收敛。产业债方面,整体上看,产业债性价比弱于城投债。但房地产公开债风险已大幅释放,信用环境整体进入平稳期,系统性风险较低。

股债灵活配置成关键

在王晓京看来,当前正是配置二级债基的好时机。他认为,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在利率下行、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市场或将迎来中期股债双牛。然而,短期来看,国际宏观形势复杂,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整体波动或将增加,单纯持股或持债都较难使组合保持稳定。

王晓京表示,从投资者的需求来看,当债券静态收益率下行后,在控制回撤的条件下,市场难以为稳健型需求投资者提供实现一定收益的产品。而量化多资产策略追求绝对收益,同时具备股债灵活配置能力,或能成为投资者进场布局的好选择。

施同亮则认为,转债市场存在着结构性机会。他表示,从供给层面来看,转债市场的规模从过去的万亿级降至约7000亿元,新发转债减少,存量券剩余期限普遍缩短至三年以下,叠加权益市场回暖,发行人转股动力强化。从估值层面看,施同亮表示,当前,转股溢价率随着市场调整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叠加股市有政策托底,转债期权的价值正在凸显。

来源: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相关文章

  • 风格漂移的基金,有多可恨?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财经放送先来看博时军工主题股票。顾名思义,这是一只军工基金。基金档案里写得也很清楚,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中证军工+国债指数。信息来源:天天基金然而,这只由表及里完全是军工的基金,其第四大重仓股,竟然是寒武纪。前十大重仓股里,更有多只基金不能算军工股。信息来源:天天基金这也直接导 2025-09-10 13:52:00
  • 文化兴企 质量强企——从牛顿思维到量子思维的范式革命​

    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百年变局与科技革命交织的当下,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或许藏在两个关键词中:文化与质量。文化是基础的、深沉的、持续的力量;质量是生命、根基、声誉;品牌是全部无形资产 2025-09-10 13:38:00
  • 21对话|贝莱德中国范华:锚定三定位,与中国高水平开放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李域 实习生陈丽华国际头部资管机构纷纷向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贝莱德在华布局便是典型缩影。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就全球资源整合、本土化策略等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在全球管理规模达到12.5万亿美元的体量下,贝莱德要继续保持高增长并不容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 2025-09-09 13:20:00
  • 前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2%

      本报北京9月6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7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19983亿元,增长15.3%;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3%。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前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同 2025-09-08 17:53:00
  • 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产业项目成重头戏

    近期,长沙、武汉、福州等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从投向领域看,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项目成为重要发力点;老旧小区改造、路网升级等城市更新类项目也占据一定比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投资51亿元的大飞机供应链智造基地近日在湖南湘江新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以大飞机起落架产业为核心, 2025-09-05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