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地趴粮” 到 “黄金仓”!兴安盟这场储粮变革太惊艳
立夏刚过,热浪初涌。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田野里,村民田树林家180亩玉米苗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在田埂上,田树林远远瞧见兴牧嘎查副主任赵国海的身影,赶忙迎上去:“赵主任,我家今年还得预订‘玉米楼’,可得给我留好呀。”

秋收后的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村民驾驶铲车将玉米棒装进“玉米楼”
赵国海笑着抖了抖手里快写满的登记本:“你这‘粮仓钉子户’倒是积极。”抬眼望去,村里集中晾晒场上收好的“玉米楼”整齐排列,通风孔在暖风里嗡嗡作响,仿佛提前奏响了秋收的乐章。三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坑,如今却成了十里八乡眼红的“黄金码头”——去年全村60%玉米在这里科学储存,粮贩子开着卡车排队等货,价格硬是比“地趴粮”每斤高出好几分钱。

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整齐排列的“玉米楼”
这种“春种秋粮夏定仓”的新农事,在兴牧嘎查已成风尚。2023年以来,兴牧嘎查利用原有废弃矿坑和堆放弃料场地,平整出3个集中晾晒点,推行科学储粮,两年间“玉米楼”从500个递增到去年的1400余个,像田树林这样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这背后,是兴安盟对科学储粮的大力推广与不懈努力。
2024年,兴安盟玉米产量119.91亿斤,截至2024年底前,全盟96亿斤以上的玉米得到了科学储存,完成量超过了全年玉米产量的80%,节损粮食约4.8亿斤。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兴安盟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成果。
——立体储粮装具规模不断增加。为了让粮食由“湿”变“干”,由“趴”变“站”,以高质高价进入市场,2024年,兴安盟新建立体储粮装具100万立方米,立体式储存玉米约24亿斤,其中庭院立体储粮16亿斤,集中储粮8亿斤。
——粮食代存模式得到认可。积极拓展“粮食代存”业务,实现由“存粮在家”向“存粮在库”转变,2024年全年实现粮食代存约2亿斤。

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的储粮仓
在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每个装满粮食的储粮仓内都安装了测温线,实时监测粮温。“我们通过粮情监测系统对粮仓温湿度进行监测,一旦温度达到21摄氏度,我们就会启动通风、排风设施,实现常年低温绿色储粮。”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仓储科科长郝建东介绍,公司还提供“代收购、代存储、代烘干、代保管、代销售”的“五代服务”,解决农牧民储粮难、卖粮难问题。

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粮情监测系统对粮仓温湿度进行监测
——籽粒直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盟籽粒直收机数量较去年增加23台,日收获能力增加5000亩左右,全年籽粒直收数量超过8亿斤,较2023年增加一倍。

吐列毛杜农场籽粒直收现场
“2024年种植的5万亩玉米,全部采用籽粒直收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摘穗、脱粒、运输、晾晒等工序,最大程度降低了粮食在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收割完直接运到粮库烘干、入库,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能做到秸秆还田、保护土地,还能有效应对不良天气,降低人工成本,粮食损耗率降低了5%,经济效益增长了8%。” 兴安农垦吐列毛杜农场副场长陈宏说。
从田间到粮仓,从收割到储存,兴安盟通过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建设现代化粮仓、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逐步解决“地趴粮”问题,让丰收的成果颗粒归仓,稳稳端牢了粮食安全的“饭碗”。随着科学储粮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完善,兴安盟的粮库里,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农户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一幅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韩雨格
相关文章
- 立夏刚过,热浪初涌。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田野里,村民田树林家180亩玉米苗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在田埂上,田树林远远瞧见兴牧嘎查副主任赵国海的身影,赶忙迎上去:“赵主任,我家今年还得预订‘玉米楼’,可得给我留好呀。”秋收后的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兴牧嘎查,村民驾驶铲车将玉米棒装进“玉米楼”赵国 2025-05-19 12:28:00
-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包括7个方面30条措施,其中明确推动109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4万亩《措施》结合昆明实际,围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促进农 2025-05-09 08:36:00
- 【来源:甘肃科技报】5月5日,在湖南长沙, 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完成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随着最后一座气膜仓充气成型,5座白色的粮仓并排伫立。每座直径24米、高达33米, 一座仓就可储粮9000吨,可以满足2300万人一天的口粮,标志着我国粮食仓储设施 2025-05-05 22:38:00
- 当地时间25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声明称,由于进入加沙地带的口岸持续关闭,七周多以来没有任何人道主义或商业物资进入该地带,目前加沙的粮食储备已经耗尽。该机构表示,这是加沙地带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封锁,使本已危急的粮食短缺形势更加严峻。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5 22:03:00
-
农业农村部:目前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增加,将密切关注对国内的传导影响
国新办今日就2025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关于后期粮食市场的走势,有三个基本判断,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有”:一是供应有保障。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重重困难,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当前冬小麦苗情比较好,粮食春播的意向面积稳中有增 2025-04-18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