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德:杨树的眼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29:00    

人们可以从杨树的韧性与顽强中,领悟出如何面对困难、坚守信念的真谛。

也许是听过太多鬼怪故事的原因,孩提时代胆子小得天黑不敢出门。有一次,晚饭后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游戏,在一个无处可藏的空阔地带,情急中躲在杨树后边逃脱了被俘的危险,兴奋之余抬头望了一下树干,突然发现一只硕大的眼睛正阴森森地盯着自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一溜狂跑着逃回家去。

祖母见我上气不接下气的狼狈模样,忙问缘由,我惊魂未定地说:院外杨树上长了个十分吓人的眼睛。没想到奶奶听后哈哈大笑,一边把我搂进怀里,一边调侃道:杨树伤口结个痂,就把我们家的小男子汉吓成这个样子呀?我不服气地辩解:真的是眼睛,不是伤疤!奶奶说:是的,一个像眼睛的伤疤。我问为什么要像眼睛?奶奶告诉我,受了伤的杨树会分泌一种液体保护伤口,长成眼睛是为了防止再次受伤。就像人一样,做了错事、受了委屈,就要多长个心眼,这样才能慢慢成长起来。长大之后,尽管逐渐明白了奶奶话中的深刻含义,只可惜大半生仍不断为秉性的耿直而吃亏,但见风使舵的心眼一直没有长出来。花甲之年回头反省,总不免有几分愧对老人教诲的负疚感。

因为这个偶然的际遇,却也牢牢记住了杨树的眼睛。任何时候见到杨树,首先想到的全然不是它伟岸的身姿和婆娑的树影,而是那些钤刻在粗糙树皮上一只只或睁或闭的眼睛。看久了,总能让人心生感慨,且不由自主地开始欣赏并逐渐喜欢上它们。

杨树为了自我保护,在褪去青苔的灰白树皮间、在布满年轮皱纹的裂痕处生成的这些眼睛,有的圆润如婴儿的瞳仁,带着初生牛犊的无畏;有的犹如巨人的豹眼,怒目圆瞪地盯着远方;有的被岁月拉长成凤眼,在细密皲裂的眼尾中陷入深思,杨树的眼睛如此这般地,或清晰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或深刻诠释着生命的本质。尽管它们不动声色地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但依然可以视为充盈强大生命力的智慧目光,因为,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杨树的眼睛,就能真切聆听到杨树的心音,体会出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杨树没有高贵的身份,对生长的环境一点也不挑剔,有时候折下一截树枝插入土里,只要水分充足即可成活,它们或成行成列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或成片成林地生长在荒漠的田野边缘,为人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速生木料。而杨树的眼睛,几乎伴随着杨树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生命历程。春回大地的日子,杨树的眼睛里闪烁着勃勃生机,嫩绿的芽苞顶破冬眠的壳,像婴儿刚刚睁开的眼,透过枝头探出的嫩绿新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阳光为树身通体镀上温暖的春色,微风吹拂下嫩叶簌簌作响,若新的生命在轻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夏日里看着浓密的枝叶遮天蔽日,为人们送去一片阴凉,树冠洒落的斑驳光影,恰似杨树的眼睛里跳动的音符。深秋望着漫天的落叶在空中飞舞,与光秃且挺立的枝干形成鲜明对比,更像是演绎一场生命的舞蹈。冬季里,树枝上虽然挂满冰凌,杨树冷峻的眼睛却毫无惧色地端详着寒风的呼啸与雪花的飞扬,任凭风雪侵袭照样泰然自若,在枝叶剥落的细微声息里却暗自蕴藏着年轮转动的轰鸣,无形中为凛冽的寒冬增添了一份豪迈的诗意。杨树就这样以它的慧眼,见证着四季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它们以一种质朴而坚韧的方式,守护着养育它的这片土地,眼神里既有对生命的敬畏,也有对自然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的期冀。

在杨树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共同体,每一种生物都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经历着生命的风雨。杨树长出的眼睛,不是为了窥探人间私密,而是为了把所有风霜雪雨都酿成琥珀,它用树皮记录年轮,用枝芽丈量光阴,用根系拥抱大地,用坚忍不拔的生机与活力,昭示人类生命的美好和珍贵。人们可以从杨树的韧性与顽强中,领悟出如何面对困难、坚守信念的真谛。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想到杨树生存的艰辛、想起它在风霜雪雨中傲然挺立的身影,势必就不会失去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就能够重新焕发出不畏艰险、负重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相关文章

  • “生命观象台”,全景揭示生命奥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大楼。新华社发科研人员在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高数值孔径全反射照明超分辨显微镜前工作。新华社发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能够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刚刚建成。这个被称为“生命观象台”的基础设施,能够打破时空尺度壁垒 2025-04-24 04:19:00
  • 书香中南丨《谈美》读后感——美循心眼,艺寓人生

    作家介绍: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补充完整地名),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书简》等专 2025-04-22 16:41:00
  • 捐肾救子路遇胆结石“拦路” 大爱母亲“披荆斩棘”终赠生命礼物

    阳光讯(记者 邓龙辉 通 讯 员 贾梦瑶 张静雅 李洁)“这是献给英雄母亲的花,您为孩子铺就的生命之路,请让我们共同守护。”当李洁护士长将一束淡雅的康乃馨和一封手写信轻轻放在病床旁时,准备出院的马大姐(化名)眼眶湿润。这位即将为尿毒症儿子捐献肾脏的母亲,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腔镜外科二区经历了一场不同寻 2025-04-18 10:23:00
  • 可收转账和发朋友圈!微信PC端新功能上线,网友:更适合上班摸鱼了

    4月11日,据微信派公众号,电脑微信进行了更新。这些功能Windows端和Mac端均能体验了——比如收钱。从此,上班不用低头拿手机,抬头在电脑上也能秒收来自单聊中的转账。此外,PC版微信能发朋友圈了。在电脑微信,进入朋友圈页面,就能看到新增的「照相机」按钮,点一下,后续操作你懂的。除了发朋友圈,还能 2025-04-11 15:51:00
  • 百岁生死局:无影灯下的极限博弈

    鲁网4月8日讯 近日,临沂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学中心主任路春雷带领结直肠外科团队,再次创造生命奇迹——成功为一位百岁高龄老人实施腹腔镜下结肠肿瘤根治术。这一手术不仅刷新了临沂市人民医院高龄患者微创胃肠外科四级手术的成功纪录,也彰显了医院在高难度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是多学科团队协作助力高危患者精准治疗 2025-04-09 0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