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故土·沃土·热土——解码田淑娴的返乡创业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3 08:46:00    

开栏语:潮涌香城,创享未来。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楚商回乡、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校友回归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部署安排,展示我市楚商回乡、返乡创业、校友回归工作成效,本报今起开设《创在咸宁》专栏,以“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动能”为主旨,聚焦我市楚商回乡、返乡创业、校友回归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实践,通过全面展现创新创业者的奋斗风采和成长故事,立体化呈现咸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务实举措及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咸创无忧”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新活力。

初夏时节,晨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拂过村庄。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的千亩稻田里,小龙虾进入捕捞旺季。田淑娴穿着防水靴站在齐膝深的水田里,熟练地掀开虾笼,青红相间的小龙虾瞬间在网中活蹦乱跳。

“这种微生物调控水质的技术,比传统养殖模式增产30%。”她随手抓起一只小龙虾,甲壳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再过一个月,鸭子就要下田了,它们会吃掉杂草和害虫,接着种上再生稻,形成‘虾—鸭—稻’的生态循环链。”这位36岁的农学硕士,用九年时间将一片传统农田打造成年产值超500万元的现代农业样板。

从放弃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到返乡扎根田间地头,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数据到合作社社员的分红账本,田淑娴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书写着新一代农人返乡创业的传奇。

难舍故土

从实验室到稻虾塘的华丽转身

2016年,田淑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浙江海洋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她手握多家科研机构的橄榄枝,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赤壁市安丰村。

“小时候跟着父母在田里插秧,看着他们弯腰驼背一整天,收成却仅够糊口。”她回忆起童年梦想,“我就想,能不能用科技让种田变得轻松又高效?”

当时的安丰村,小龙虾养殖已初具规模,但传统模式下虾病频发、水质恶化,农户们苦不堪言。

“是时候用所学的知识,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了。”田淑娴带着多项专利和科研成果回乡,在300亩试验田里开始了“微生物稻虾鸭”生态循环系统的探索。

她在田间自建实验室,监测水质、调配饲料,运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生物技术调节生态平衡。“刚开始虾苗大批死亡,实验室的数据和现实情况总是对不上。”她坦言,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蹲在塘边观察小龙虾的活动规律。

2018年,田淑娴发起成立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她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免费为社员提供菌种和技术培训,带领8名种养殖大户开启规模化养殖。

通过不断优化,微生物稻虾鸭中试试验田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每亩产小龙虾200斤、无抗蛋鸭30羽、优质稻1000斤,亩产值突破1万元,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

政策沃土

双向奔赴成就奋斗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淑娴的“微生物稻虾鸭”技术被纳入咸宁农业养殖相关标准,实验室研发的菌种免费向周边养殖户开放,带动5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5万元。

“我们的大米卖到了每斤12元,鸭蛋成为武汉、长沙等城市高端超市的抢手货。”她指着包装上的“娴子生态”商标告诉记者,品质提升、品牌溢价,让农户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

在田淑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写有“科技兴农先锋”的锦旗。这是赤壁市政府对她创业成果的褒奖,更是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创业的生动写照。

“从土地流转到项目审批,从技术培训到资金扶持,政府的支持贯穿了创业全过程。”田淑娴翻开一本厚厚的政策文件,“比如这个‘荆楚归雁项目’,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创业补贴,还帮忙对接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

当地政府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赤壁市农商行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农技服务中心,联结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为合作社提供从品种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

“创业路上最让我感动的是,党委政府始终和我们双向奔赴,主动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田淑娴讲述起2024年的经历,“当时我们计划扩建冷链物流中心,但用地指标紧张。赤壁市政府主要领导得知后,专门召开协调会,将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划拨给我们。”这种“保姆式”服务,让合作社的农产品冷链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物流成本降低了20%。

在政府的扶持下,田淑娴的创业版图不断扩大。她的合作社建立了农技服务中心,联结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将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向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田淑娴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鼓励稻田种养循环模式》建议,推动相关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

创业热土

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前行

田淑娴有很多头衔: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党代表……今年4月,田淑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而她更喜欢称自己为有梦想的新农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田淑娴提交的“秸秆离田利用”和“农业数字化”提案引起广泛关注。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妹妹:“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我们的‘虾稻鳝’新模式马上就能推广了!”

如今,安丰村的田间地头已成为“新农人”的创业热土。合作社里,“95后”大学生操作着无人机喷洒益生菌;实验室中,返乡青年技术员正在调试水质监测系统;全村已建成1000亩生态种植养殖基地、1000平方米禽蛋加工厂,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田淑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合作社的生态种养基地扩大一倍,并培养100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共同逐梦。”她望着远处正在接受培训的农户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相信,只要有政策的支持、科技的赋能和新农人的奋斗,我们一定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田淑娴对未来充满信心。

咸宁日报记者 见博

相关文章

  • 老字号出新招!不撒种子改“织田”,让800农户赚翻了!

    七月的天津,暑气像层密不透风的纱,裹着西青区辛口镇的土地。在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比暑气更盛的是一派忙碌景象——机器嗡鸣中,种子正被编织成整齐的“带子”,泥土翻动间,承载着800多户农户对秋冬的期盼。这颗被老天津人念叨“落地摔八瓣”的沙窝萝卜,正借着老字号的新科技,把这份脆甜的美好, 2025-07-15 10:25:00
  • “90后”家门口 打造世外桃源

    游客在保康土门村桃缘山庄采摘桃子。保康文/图 湖北日报通讯员 赵硕 余夕雯满园鲜果香,采摘正当时。7月11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走进保康县城关镇土门村桃缘山庄,开启独属夏日的甜蜜之旅。走进果园,桃子、李子、梨子挂满枝头,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边采摘边拍照,享受乡村果园的惬意时光。这个由“90后” 2025-07-14 09:36:00
  • 知名外媒报道:波场 TRON 以 WAGMI 赞助商身份亮相法国以太坊社区大会

    近日,据 Benzinga、CryptoSlate 和 CryptoBriefing 等海外知名媒体报道,以太坊社区大会(EthCC)在法国戛纳盛大举行,波场 TRON 以 WAGMI 赞助商身份出席本次活动。作为由社区治理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波场 TRON 致力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及去中心化 2025-07-08 14:55:00
  • 大湾区乡村振兴样本!看东莞一社区如何用稻田种出“诗与远方”

    Transparency在“百千万工程”浪潮推动下,东莞厚街镇白濠社区昔日的“环境黑点”正经历惊艳蝶变。随着占地千亩的休闲农业公园一期工程即将竣工,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已化身为集粮食生产、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休闲农业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出行地 2025-07-07 11:45:00
  • 【聚焦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双河洞的生态密码与守护故事

    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上,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作了主旨演讲,将贵州双河洞的神秘面纱再度掀开,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与沉甸甸的保护使命。黄伟进行主旨演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2025-07-06 0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