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故土·沃土·热土——解码田淑娴的返乡创业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3 08:46:00    

开栏语:潮涌香城,创享未来。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楚商回乡、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校友回归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部署安排,展示我市楚商回乡、返乡创业、校友回归工作成效,本报今起开设《创在咸宁》专栏,以“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动能”为主旨,聚焦我市楚商回乡、返乡创业、校友回归的典型案例和生动实践,通过全面展现创新创业者的奋斗风采和成长故事,立体化呈现咸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务实举措及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咸创无忧”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新活力。

初夏时节,晨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拂过村庄。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的千亩稻田里,小龙虾进入捕捞旺季。田淑娴穿着防水靴站在齐膝深的水田里,熟练地掀开虾笼,青红相间的小龙虾瞬间在网中活蹦乱跳。

“这种微生物调控水质的技术,比传统养殖模式增产30%。”她随手抓起一只小龙虾,甲壳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再过一个月,鸭子就要下田了,它们会吃掉杂草和害虫,接着种上再生稻,形成‘虾—鸭—稻’的生态循环链。”这位36岁的农学硕士,用九年时间将一片传统农田打造成年产值超500万元的现代农业样板。

从放弃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到返乡扎根田间地头,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数据到合作社社员的分红账本,田淑娴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书写着新一代农人返乡创业的传奇。

难舍故土

从实验室到稻虾塘的华丽转身

2016年,田淑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浙江海洋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她手握多家科研机构的橄榄枝,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赤壁市安丰村。

“小时候跟着父母在田里插秧,看着他们弯腰驼背一整天,收成却仅够糊口。”她回忆起童年梦想,“我就想,能不能用科技让种田变得轻松又高效?”

当时的安丰村,小龙虾养殖已初具规模,但传统模式下虾病频发、水质恶化,农户们苦不堪言。

“是时候用所学的知识,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了。”田淑娴带着多项专利和科研成果回乡,在300亩试验田里开始了“微生物稻虾鸭”生态循环系统的探索。

她在田间自建实验室,监测水质、调配饲料,运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生物技术调节生态平衡。“刚开始虾苗大批死亡,实验室的数据和现实情况总是对不上。”她坦言,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蹲在塘边观察小龙虾的活动规律。

2018年,田淑娴发起成立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她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免费为社员提供菌种和技术培训,带领8名种养殖大户开启规模化养殖。

通过不断优化,微生物稻虾鸭中试试验田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每亩产小龙虾200斤、无抗蛋鸭30羽、优质稻1000斤,亩产值突破1万元,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

政策沃土

双向奔赴成就奋斗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淑娴的“微生物稻虾鸭”技术被纳入咸宁农业养殖相关标准,实验室研发的菌种免费向周边养殖户开放,带动5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5万元。

“我们的大米卖到了每斤12元,鸭蛋成为武汉、长沙等城市高端超市的抢手货。”她指着包装上的“娴子生态”商标告诉记者,品质提升、品牌溢价,让农户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

在田淑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写有“科技兴农先锋”的锦旗。这是赤壁市政府对她创业成果的褒奖,更是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创业的生动写照。

“从土地流转到项目审批,从技术培训到资金扶持,政府的支持贯穿了创业全过程。”田淑娴翻开一本厚厚的政策文件,“比如这个‘荆楚归雁项目’,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创业补贴,还帮忙对接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

当地政府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赤壁市农商行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农技服务中心,联结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为合作社提供从品种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

“创业路上最让我感动的是,党委政府始终和我们双向奔赴,主动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田淑娴讲述起2024年的经历,“当时我们计划扩建冷链物流中心,但用地指标紧张。赤壁市政府主要领导得知后,专门召开协调会,将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划拨给我们。”这种“保姆式”服务,让合作社的农产品冷链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物流成本降低了20%。

在政府的扶持下,田淑娴的创业版图不断扩大。她的合作社建立了农技服务中心,联结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将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向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田淑娴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鼓励稻田种养循环模式》建议,推动相关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

创业热土

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前行

田淑娴有很多头衔: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党代表……今年4月,田淑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而她更喜欢称自己为有梦想的新农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田淑娴提交的“秸秆离田利用”和“农业数字化”提案引起广泛关注。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妹妹:“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我们的‘虾稻鳝’新模式马上就能推广了!”

如今,安丰村的田间地头已成为“新农人”的创业热土。合作社里,“95后”大学生操作着无人机喷洒益生菌;实验室中,返乡青年技术员正在调试水质监测系统;全村已建成1000亩生态种植养殖基地、1000平方米禽蛋加工厂,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田淑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合作社的生态种养基地扩大一倍,并培养100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共同逐梦。”她望着远处正在接受培训的农户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相信,只要有政策的支持、科技的赋能和新农人的奋斗,我们一定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田淑娴对未来充满信心。

咸宁日报记者 见博

相关文章

  • 走进深蓝丨《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黄河三角洲绘就生态画卷》8月23日21:17播出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3日讯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海岸线画卷中,东营黄河口湾区是渤海之滨熠熠生辉的存在。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系统修复,持续恢复盐沼生态生境,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张。为了解决智慧监管水平不高,科研监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黄河口国家公园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项目。如 2025-08-23 18:06:00
  • 龙眼中的“爱马仕” ,高州储良龙眼有何不同?|粤来粤好百千万

    岁月凝琼浆,一口高州甜!你知道吗,全国每10颗龙眼,就有1颗来自这儿——茂名高州。继荔枝大丰收后,茂名龙眼也迎来了丰收季。盛夏时分,我们来到世界储良龙眼的发源地、中国龙眼之乡——广东茂名高州储良村。在这里,有一棵储良龙眼母树,它可是年纪超过300岁的“龙眼老祖宗”,孕育了全球超250万亩龙眼林,相当 2025-08-20 08:06:00
  • 全国会上,东胜教育获赞!

    近日东胜“新生态好课堂”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获高度认可8月16日,在重塑基础教育新生态-2025年度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地一案”学术研讨会上,东胜区受邀作《我的课堂我做主——以“新生态好课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东胜路径》汇报,从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探索背景、推进路径、实践成果和未来愿景。 东胜区紧扣“ 2025-08-18 10:39:00
  • 东湖评论:坚守“两山”之道,走绿色发展特色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前,“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破土而生,便如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已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回望其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非凡历程,愈发能体会这一理念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2025-08-16 09:34:00
  • 快看!乡村振兴绘就了这些沂蒙新景!

    乡村振兴着笔墨,红色沂蒙绘新篇。在革命老区沂蒙,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已经耕耘了近五年。来到临沂,东高庄红色文旅展演感人至深,坡石桥村综合应急救援服务站装备先进,卢官庄合作社的耕作机械让人大开眼界,试验区成果展示生动精彩,都给《金融时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图为临沂市国家级 2025-08-15 1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