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成脑卒中留有肢体障碍!残疾防控新技术启动临床试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3:43:00    

今年,卒中中心将覆盖全国60%的区县,卒中急救地图将覆盖80%城市。20日,记者从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获悉,百万减残工程重点推广项目“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在全国启动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我国卒中后残疾防控的关键突破点。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40万例,现存患者超1300万人。其中,6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

目前,卒中中心建设已覆盖全国318个地市和1490个区县。截至去年底,共有245个城市和3270家医院开通了卒中急救地图。今年,卒中中心区县覆盖率将提升至60%,卒中急救地图城市覆盖率将提升至80%。

百万减残工程是由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起的国家级疾病防治计划,旨在通过脑卒中的全流程防控,减少新发残疾病例,帮助因病致残患者恢复生活质量。作为该工程的重点推广项目,由宣武医院牵头研发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在全国多中心启动临床试验。此技术可促进卒中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宣武医院介绍,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微创手术。术中在卒中患者颈部的迷走神经上缠绕电极并埋置电脉冲刺激器,术后在肢体主动运动时打开刺激器,以特定参数刺激迷走神经,有效地辅助康复治疗。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在卒中后6个月的“康复黄金期”过后,帮助患者持续重建神经功能。目前,国际上已有部分国家将其作为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

相关文章

  • 告别“暴力掰腿”!原来关节粘连康复也可以几乎无痛|第医线

    膝关节骨折后弯不了腿、肩关节受伤后梳不了头——这是关节粘连患者的日常困境。作为骨科关节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关节粘连不仅让患者活动受限,更让后续康复变成“煎熬”:要么靠康复师手法硬掰生撕粘连,要么术后自行忍痛锻炼,却常陷入“当天好转、次日反弹”的循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蔡 2025-09-09 13:22:00
  •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颈椎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来源:红网】手术现场。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阳颖 娄底报道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后,突然感觉脖子僵硬疼痛,还会出现手臂发麻、手指无力的情况?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出的“求救信号”!患者胡大叔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受害者。20多天前的一个早晨,他一醒来 2025-08-27 21:13:00
  • 住院预交金降了,医疗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医界观察】 作者:王刘安(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健康信息学专委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编者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公立医疗机构已于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以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阑尾炎手术为例,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阑尾切除术”患者过去3年平均住院费用 2025-08-23 03:44:00
  • 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射用德达博妥单抗上市

    【来源:国家药监局】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Daiichi Sankyo Europe GmbH申报的注射用德达博妥单抗(商品名:达卓优)上市,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线化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IHC 2025-08-22 19:38:00
  • 从“技精于勤”到“德馨于行”,武汉市第一医院这样炼就“温暖IP”

    7月8日,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利济路院区启动答辩评审。据悉,该院共有8项创新医疗技术入围综合评审,其中6项最终成功入选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 武汉市第一医院陈柳青教授团队研发出国内领先水平的多器官芯片,参加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 2025年8月1 2025-08-19 12:02:00